3000多件根雕作品到处寄存,为了这些“宝贝疙瘩”不再“流浪”,朱海平狠了狠心,用原本攒下给儿子买婚房的钱买了一间门面给作品安了家。痴迷于根雕创作30多年,朱海平形容自己是个草根艺人,“只要有力气,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让根雕这门古老的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
视频:守艺人!30多年创作3000多件根雕,这位延安工匠的愿望令人钦佩
把捡回来的树根当摆件
他骑着自行车开始了寻宝之旅
朱海平今年61岁,是延安卷烟厂的退休职工。他与根雕艺术结缘的故事,要从1984年左右说起。那时候,朱海平和家人也住在窑洞里,家家户户都烧柴火,尤其是农村每家门前几乎都摞着一个大柴垛。
“有一次,我去山上拾柴火,捡到了一个树根,看上去像是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于是就拿回家简单处理后摆放在家里。”朱海平说,如果一定要寻求自己热爱根雕的源渊,那就是自己家里有长辈是木匠,小时候学做过一些板凳,算是有一点木工基础。
平日里烧火用的树根成了摆件,街坊四邻来家里串门时总要好奇的打量一番,这让朱海平有些得意,后来在柴火堆里,他会刻意留意一些自认为“有故事”的树根带回家摆放。“我们有个农村同学有一次来串门,看到说这个东西有意思,隔了不长时间,他就骑着自行车带来一堆小树根给我送来了。”从那时候起,朱海平开始了自己的“寻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