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云哲
一说到蚕,多数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条不断蠕动的白色小虫,然后会想到蚕丝和丝绸,进一步则会想到丝绸制成的服装,以及著名的丝绸之路。最早开始驯化蚕的古人何曾想到,蚕这样一种小小的昆虫,后来竟成为开辟丝绸之路的“大功臣”,蚕丝也成为散发着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新”材料。
穿越历史的长河
“蚕”,在诗歌中时常可见。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唐朝王维《渭川田家》中的“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北宋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中的“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这些或朴实清静或明快轻愉的诗句,无一不在轻叙着“蚕”在古代农家中的重要地位。
1972年,长沙马王堆辛追夫人墓出土了一批惊艳世人的文物,其中一件衣服——素纱单衣,尤其引人注目。这件衣服薄如蝉翼,似云雾般轻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薄、最轻的文物服饰珍品,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素纱单衣面料所用的丝线,便是由具有四五千年使用历史的动物源纤维——蚕丝所制而成。而不论是西汉丞相夫人简洁清朗的素纱单衣,还是清朝皇后繁复华丽的吉服,都少不了蚕丝的参与。
长沙马王堆辛追墓出土的素纱单衣(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图片来源/Wiki)
被驯化的“吐丝神器”
蚕(Bombyx mori),蚕蛾科昆虫,是迄今唯一被人类成功驯化的昆虫。经过数千年的人工选育,相较于蚕蛾科的其他成员,家蚕的进食量惊人,而且对居住环境也比较挑剔。因此,它们十分依赖人工精心饲养。
制作丝织品的蚕丝取自蚕茧。蚕在准备化蛹时会吐丝结茧,蚕茧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由一根丝线结成,丝线长度为300~900米。蚕丝由蚕的丝腺产生,待腺体里的分泌物分泌殆尽,结茧过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