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程
丁香医生作者
食品研发工程师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食品加工工程硕士
随着疫情在欧美国家蔓延,很多欧美居民开始囤积各种罐头。在某些地方,超市里的罐头食品货架已经处于「抢购一空」的状态。
欧美人对于罐头食品简直是真爱。几年前,Costco 曾经特别推出过「末日求生罐头」套装。
重达 1800 磅,里面共含 230 个罐头和 30 个桶装食品。包括果干、蔬菜干、冷冻红莓、蓝莓,米类、豆类、肉类和奶类食品。
Costco的「末日求生」罐头套装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这种巨型罐头组合,足够 4 个成人吃上一年,而这些罐头的保质期长达 25 到 30 年,价格呢,自然也不便宜,折合人民币约 4 万元。
不可思议的是,这款产品当时在市场上居然卖得还不错。
我们先忽略「1800 磅的罐头在家里如何放下」的问题。就是能够放得下,这些东西能吃的下去吗?还有就是它的保质期真的可以达到 25 到 30 年这么长吗?
还有,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罐头食品长期都是「不营养,不健康,有防腐剂」的代名词,这种东西到底能不能吃?会不会有害健康?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罐头说起。
第一个「罐头」的诞生
罐头食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加工食品」。
关于它的历史很有趣,要追溯到拿破仑战争时期,也就是 18 世纪末的时候。当时拿破仑率军征战,但是战线太长,后方的食物资源,等运到前线,往往就已经腐烂变质了。
拿破仑当时就开了个悬赏,只要有人能发明便宜有效的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就赏他 12000 法郎。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大家都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延缓食物变质。
当时有个人叫尼古拉·阿佩尔(Nicolas Appert),这个人曾经当过厨师,也在各种食品工厂当过工人。在工作期间,他偶然观察到,装在玻璃瓶里的果汁、酒等食物,如果处于密封状态而且经过了事先加热,那就很长时间都不会腐坏。
根据这个现象,尼古拉·阿佩尔试着将食物处理好,再装入广口瓶内,然后将整个瓶子置于沸水锅中,加热 30~60 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样处理完之后,食物果然放很久都没有坏!
经过各种尝试之后,他最终在 1804 年用玻璃广口瓶、软木塞和石蜡,做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罐头。而且最终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拿破仑的巨额悬赏。
可惜的是,因为当时罐头生产效率太慢,没等到这个技术发展成熟,战争已经结束了。罐头食品最终也没能在战争中用上。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罐头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到了 1810 年,罐头技术就开始飞速发展,英国人随后发明了铁质的罐头,更加结实耐用。但是,这个阶段罐头还是主要在军方使用,因为造一个罐头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非常高,是绝对的「奢侈品」。
而等到罐头食品真正「下放到民间」,已经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罐头食品已经出现,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罐头放不坏。这个谜题,一直到 50 多年以后才得以解决。
为什么罐头食品放不坏?
1862 年,法国著名科学家,微生物学之父路易·巴斯德终于阐明了「食物腐败是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终于意识到,罐头食品之所以能保存很久,就是因为「微生物」已经不存在了。
是的,罐头制作时通过高温把罐头内部的微生物*灭,让它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而罐头密封很严实,外面的微生物也进不来。这样食品就处于一个几乎没有微生物存在的环境,当然能保存很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