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很多人认为罐头食品之所以保存久是因为加了防腐剂。实际上绝大部分罐头都是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的,因为「微生物都没了,要防腐剂干啥?」,只有很小一部分罐头确实要加防腐剂,比如亚硝酸盐,来保证食品安全。
不是说没有微生物了嘛?为什么还要添加防腐剂呢?
其实这是为了对抗「芽孢」。芽孢是某些种类的细菌的特殊休眠体,一旦芽孢形成,它就具有耐高温、耐寒、耐酸碱,耐干旱等一系列「打不死的小强」般的性质,日常的蒸煮对芽孢无效,想有把握*死芽孢,得在 180℃ 下干热灭菌 5~15 分钟,100℃ 下湿热灭菌 5 小时,或高压蒸气121℃ 持续 30 分钟才行!
如果罐头的*菌温度和时间都足够的话,能*死绝大部分细菌,包括芽孢。但是,偶尔可能有微量的芽孢存活下来。如果食品内部的酸度足够(PH < 4.6),这些芽孢即使存在,也无法繁殖,那就没有必要去添加防腐剂。
细菌芽孢的结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但是对于低酸罐头(PH > 4.6)来说,芽孢是可以缓慢地萌发,「变回」细菌之后继续大量繁殖的。所以,对于这些罐头,还是有一定食品安全风险的。为了最大限度减小这种风险,有时就会添加一些亚硝酸盐等防腐剂,抑制一种叫做「肉毒梭菌」的芽孢繁殖。如果肉毒梭菌大量繁殖,会产生肉毒毒素,人吃了就会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目前,亚硝酸盐通常只在某些肉类罐头中出现。其他类型的罐头没有添加这种防腐剂的必要。
那么,既然罐头食品放不坏,那为什么这些食品还有保质期呢?
对于罐头食品来说,在保存期内,微生物繁殖腐败的风险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食品里面的氧气很难完全消除,氧化酸败反应仍然可以缓慢发生,再加上食品内部的一些其他化学反应也不可能完全停下来。因此一般罐头食品的保质期是两三年。
超过保质期并不代表食品安全有问题,而是可能会发生一些风味、质地的变化,产品可能「没那么好吃了」,但吃起来不会对健康有影响。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话说回来,为啥「末日求生罐头」可以放 25 到 30 年?
其实,这些罐头可能会在包装、配方上做得更好一些,但即使做到最好,过了几年,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有风味上的变化。只是,对于应急食品来说,「好吃」不是第一考量因素,「救命」才是最关键的。因此保质期就有理由延长很多了。
罐头比较适宜存放哪些食物?
大部分食材,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类,鱼类,通常都能做成罐头。但是,罐头的高温灭菌往往会带来食物形态的改变。而且食物内部的水分也会在漫长储存过程中均匀分散在食品中。
有一些食品在高温下形态就会发生变化,这类食品很难做成罐头。比如,我们很少能看见罐头的沙拉酱,奶油之类,因为它们在高温下会分层;我们也很难见到罐头的面包,蛋糕,饺子之类的面食,因为罐头中的面会吸水膨胀,最后变成黏糊糊的一团。卖相就不好了。
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一种「软罐头」食品。软罐头的生产工艺和罐头食品类似,唯一的不同就是用高阻氧、隔光型的复合塑料薄膜代替硬的玻璃或者金属。软罐头比起普通罐头,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
比如像这种就是「软罐头」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现在有很多「常温料理包」食品,比如说超市里的各种即食调理包,还某些泡面里面搭配的红烧牛肉等,从本质上说就是软罐头。
罐头食品健康吗?
关于罐头食品的「健康特性」,我们还是分为两方面来谈,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营养」。
安全性自然不必多提,大部分罐头工厂往往会用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来管理食品安全,而罐头的灭菌温度/时间等关键参数,往往都是作为「关键控制点」去控制的,因此,我们对正规工厂生产出的罐头,基本不用担心有食品安全问题。
关于罐头食品里面的各种添加剂,包括防腐剂,稳定剂,护色剂等,只要是合法合规使用,按照限量添加的话,对于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这些添加剂之所以会成为合法添加剂,就是已经在之前做了一系列的毒理学实验,确定了在限量添加的情况下,对人体安全无害,才能最终被批准添加进食品里面。
但是,如果你发现超市的罐头发生了涨罐,或者包装缺损等情况时,这种罐头可能会有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还是不要买了。(当然,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