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盒山的风光
每年冬天雨水少的时候,黑陶馆的海权都会上山采集桃花泥,桃花泥挖出来的时候颜色像桃花带有白色、红色、粉色,它的特点是油性足、粘性好、站立强、耐高温,最适合用来做黑陶。
印盒山上生长着野生菌
泥土挖回来之后,并不能马上使用,而是要经过自然晾晒发酵一年,再细细过筛、发水、踩泥,最后再用塑料膜包裹发酵一年才可以使用,行话叫"给泥土去性",也就是说光泥土的准备就需要耗时2年。
入窑前的黑陶是土黄色的
赋予泥土灵性:拉坯、打磨
去性后的泥土非常柔软细腻,握在手里,竟然是温润的,用细线轻轻一刮,便一分为二。像揉面团一样揉过后,开始造型、拉坯,别看拉坯师傅是个粗人,他却一边放着古典音乐,一边工作,伴随着音乐,刻刀下的泥屑如丝带般旋转和飞舞,看得出,他很享受这个过程。一个个茶杯、茶壶、砂锅在他粗糙的手下成型,竟如行云流水般畅快,如芭蕾般灵巧。
师傅在拉坯
拉坯后,由几名女子负责上底纹、打磨。没有做太华丽、繁复的底纹,而是用鹅卵石轻轻的敲出细密的点,成品很是精致耐看。就这一道工序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枯燥的,但他们却能静下心做好,几百件器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她们用双手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