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黎响
编辑 | 飞鱼
责编 | 陈轻轻
咨询里,我发现很多人都会聊到一个共同话题:
觉得自己活得平庸,却又不甘心。
他们曾是有冲劲的年轻人,但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活成了一个毫无特色的“标准品”。
感觉自己一事无成,而别人的事业却越走越宽阔;
不断懊悔过去:缺乏勇气、错过了机会、做错了选择;
想要做点改变、却感觉心力不够,周围到处都是限制……
于是,不少人因此陷入自我怀疑、甚至有些抑郁的状态当中。
而在这些相似的困境里,阻碍人越过越好的,往往是两种限制性信念:
1.规则是不可打破的
2.失败是可怕的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处在「一事无成」的困境里,如何才能一点点破局?
要遵守规则
但也要有“违规”的勇气
同事阿然30岁了,因为事业发展受阻,她选择飞国外读商科硕士。
她发现这里的人对她最大的冲击是:
教授们会很精准地给学生设定规则,但学生也会依照自己的意志,突破规则。
不过,这里所谓的突破规则,不是说上课迟到、作业抄袭;
而是在关键时刻,不拘泥于别人给你制定的规则,并承担这个选择带来的得与失。
对于像阿然这样的商科学生来说,如果想找份好工作,实习经历很重要;
而大家想去的目标企业每年会有一个窗口期招募实习生,所有人都特别重视这个机会。
但阿然发现,这家企业的面试安排竟然跟学校必修课考试冲突了。
这种情况下,她只好难过地放弃申请。
但没想到,之后几天,她惊讶地发现——
班上有很多同学为了参加企业面试,选择放弃了这门必修课考试。
她问那些同学为什么敢放弃,得到的回应是:
他们放弃考试,是因为觉得在这种情况下面试更重要;
与之相对的,遵守老师设定的规则没那么重要。
而更让她意外的是:
教授发现缺席考试的人太多了,不得已组织多一场补考——
那些逃掉考试的人甚至不需要挂科和重修。
后面发生的事,也让她印象深刻:
这些同学因为拿到了实习机会,毕业之后都比较顺利地入职了自己的目标公司;
而明明硬实力很优秀的她因为放弃了这次实习机会,毕业找工作时一波三折、陷入了半年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
一开始她特别愤懑不平:
为什么这些人都不爱守规则的?而不守规则的人居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但退一步想,即使被罚重修,也还是实习更加重要。
她很后悔自己是事后才意识到。
想到这里她突然明白了,其实,规则一直都在。
但规则只是告诉你:遵守会怎么样,不遵守会怎么样;
它没有说:“你一定要无条件遵守”。
在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都有遵守/突破规则的自由,前提是我们有为选择负责的勇气。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过于依靠一个外在规则来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很乐意按部就班地去做;
于是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发现:
自己每一步路都走对了,却活得越来越同质化。
就像阿然一样,当我们以为自己「走对了」时,其实只是「在别人的要求里」走对了。
小的时候一直努力学习,你做到了;
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你选对了;
在合适的年纪完成人生大事,你也一一实现了……
事事遵守规则,你一定能成为标准好学生;
但在重要的时刻放弃规则,有可能允许你看到既定框架之外、那个有点危险但充满可能性的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