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每一次跑步比赛,每一名选手都很努力,但总是只会有1个冠军,7人落败。
但对于失败者来说,不代表参加比赛就没有意义,持续训练就没有意义。
对于很多天赋并不顶尖的运动员来说,获胜策略并不在于短期内燃烧自己去冲击极限,而是想尽办法延长自己的职业寿命——
只要能待在比赛里,持续获得反馈总会赢来一些成功。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
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竞聘失败的同事一样,先保持上场,才更能知道自己获胜的方向在哪里。
以失败为目标,去开始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收获成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我们可以换种角度来看:
如果成功本来就很难,那就允许自己先以失败为目标。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自己的经历:
今年是自媒体个人品牌的时代,很多的心理咨询师、高校老师、大厂高管都出来做个人短视频。
但想要做成个人品牌,其实是件很难的事,可能1000个法学教授入圈才会出来一个罗翔老师。
我最开始做时也有这样的恐惧,认为自己的努力是白费的,还因此陷入了很久的内耗。
但后面我还是启动了,动力来源于我给自己设置了这样一个目标:
先拍10个很烂的视频。
第一个视频,外形、背景、收音都极其糟糕;
我花了一晚上才剪辑出一个3分钟的视频,果不其然只收到几百个阅读。
但我心态还好,因为自己想要拍摄10个差劲视频的目标,已经完成了1/10。
接下来几天,我又连续做了好几个。
虽然效果还是很糟糕,但在这个过程我发生了变化,我更清楚要做好这件事情需要什么:
我要咬字清晰;
我要布置一下背景;
我要学习一些基础剪辑让画面有吸引力……
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想过的,而现在我正在把一个个坑填补上。
到现在,我的视频也慢慢有起色。
回过头来看——
如果我一开始,觉得目标很难、不敢面对挫败,于是望而却步;
那么,我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一两年后,这个好的时机已经过去,我可能就悔不当初:
为什么自己那会儿没有全身心倾注进去,哪怕只是先尝试失败也好……
写在最后
很多人对于平庸感到痛苦,并不只是对现状不满,反而更像是懊悔——
“当初,自己明明可以这么做,但因为胆怯没有去做”。
「努力了没成」跟「没有尝试所以没成」,这两者是很不一样的。
很少有人会因为前者而懊悔。
正如大多数人的临终时刻,他们更后悔自己没做某些事,而不后悔自己做了的那些事。
而对我们来说,想要走出自己给自己铺设的平庸之路,不仅需要有突破规则的勇气,还要允许自己就是有可能失败。
因为,只要坚持失败,我们就能在“做失败的事情”上获得成功,以及更多关于成功的经验。
作者:黎响,资深心理作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擅长人际关系、家庭系统、职场等议题,个人号:黎响David。本文原创首发:武志红(ID:wzhxl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