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主要是由铜与锡制成的器具,在世界各地多有出现,由此也催生了人类文明辉煌的青铜时代。随着时代的消亡,青铜器历经岁月沧桑,身上浮现出斑驳的印记。在上海博物馆特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文明展》中展出的众多青铜器,有着五彩斑斓的锈色,而这些锈蚀物使青铜器有了更多的观赏维度。
本期,我们将以特展中青铜器上的各色铜锈为基础,解析金属腐蚀知识;同时,通过动手探索的方式带领大家了解,为了帮助金属延年益寿,文物保护工作者是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解决锈蚀病害问题的。
本次活动除锈流程分步骤演示
安全提示:本活动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具有一定腐蚀性的化学试剂,未成年人应在家长、教师等监护人的指导与协助下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为了保护环境、同时避免对下水道等设施造成腐蚀,请在完成操作后用水充分洗净除锈剂,或使用少量小苏打进行中和后再洗净所有试剂。
金属的一生
青铜器是如何穿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的?当了解金属的一生,也就明白了它为什么会生锈。
1
获取金属
先辈们凭借智慧和经验,从而能找到铜矿山并从其中获得铜矿石。如,古人很早就知道了生长紫色铜草花的地方一般富含铜资源。后来,先辈们又掌握了冶炼技术,以及获取比例合适金属的方法,如《考工记·六齐》中记载不同用途青铜器的铜锡合金比例。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纯度高的铜金属硬度不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当需要硬度较大、耐热性较好、较能抗腐蚀的器具时,聪慧的古代匠人逐渐掌握了合金金属材料的理化性质。
我们在展厅里看到的众多青铜器便来自矿石,是由人类将它脱离自然成为生活用器的。矿石该有的颜色,器物也会有;矿石会有的多孔性结构,器物最终也会是这样。这种现象被我们称之为“矿化”。因此,青铜器的出生,便伴随着它难以避免的腐蚀进程。
左右滑动查看
辉铜矿、赤铜矿、黑铜矿及硅孔雀石伴生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