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铜矿石
上海博物馆一楼中国古代青铜馆中陈列的铜矿石
2
铸造器物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主要有范铸法和失蜡法(点击了解如何在家用失蜡法制作一件“青铜器”)。在展厅的青铜器上,我们能发现一些范线,也能看到许多其他铸造技术留下的痕迹。
左右滑动查看
兽面纹方鼎上的铸造痕迹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前13世纪)
1974年郑州杜岭街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在铸造过程中,因技术导致的缺陷——如缝隙、孔洞等——极易藏污纳垢,成为了金属最易受外界环境侵略的部位。一旦满足了金属生锈的条件,腐蚀也常常会在这些地方发生。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看到一些金属器物在焊接处常有锈迹的原因。但是,如果制器过程中能精工细作,如细细打磨,抚平一些缺陷,那青铜器的抗腐蚀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3
使用与存续
在金属器诞生的年月,我们难以窥见其真正的使用细节。但与这一段短暂的时光相比,金属器后续的存放岁月要更长。因此,我们可以从占据了金属器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的埋藏岁月,来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
刚刚铸造好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也被古人称为“吉金”。但受埋藏环境,如埋藏位置、干湿条件、土壤酸碱度与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在表面形成各种颜色的铜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