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从窗内伸出,为停在车库门口的电动车充电,不到三米外即张贴着禁止标识
平凉路街道办事处张贴的“电动自行车正确充电流程”
除小区居民外,沿街商户也是飞线充电的“主力军”。2月17日,记者在上海平凉路街道走访时,看见有老人被店门口的电动车充电线绊到,险些摔倒。有店老板表示:“最近查得严,我只是临时充一下。”
有的店门上方屋檐滴水,水滴打在电动车脚踏板上,距离充电器非常近,店老板看见后却说:“没事,淋不着充电器。”该店老板告诉记者,在店门口充电一是方便,二是便宜,到附近车行充电贵一些。记者在距离最近的车行询问得知,在该车行充电需要投币,3块钱只能充20分钟。
沿街商户用插座充电,充电器旁已被滴水打湿
沿街商户使用插座充电
有的居民图省事将电池提回家充电
2024年10月,陕西西安市民李先生曾向海报新闻记者反映,小区充电桩收费不合理,导致对价格敏感的车主会选择将电瓶拆下带回家充电。
海报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彼时的西安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市场,普遍以充电时长作为收费依据,并在一些站点通过区分充电功率,进一步细分收费规则,充电费用价格普遍高于居民用电价格。
李先生表示,其电动自行车电池存储的电量约为1度,额定充电功率为400瓦,使用某品牌充电桩时,只能选择300-500瓦的功率计费,收费标准是1元120分钟,但实际充电功率只能跑到100瓦,从亏电到满电需要充8个小时,收费4元,也就是说1度电要收4元。小区里有不少居民因为室外充电桩收费高昂,所以偷偷将电瓶带上楼充电。
“其实我没太考虑公共充电桩的价格,主要是考虑充电的便捷性。”在北京石景山区居住的刘乐彤经常骑电动自行车通勤,2月13日,她告诉海报新闻记者,尽管看到过很多居家防火的宣传,但她依旧会将电动车电池拆下来,提回家充电。
“我小区里面有公共充电桩,但是需要带自己的充电器去充。如果充满电后把充电器放到车筐里,我担心充电器有被盗的风险。如果再把充电器放回家中,则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刘乐彤称,公共充电处有雨棚,她经常看到,有些电动车不充电也会停放在里面,“那些随意停放的电动车,万一不小心碰掉正在充电的插头,就会导致人家的电动车充不上电。”
对于将电池提回家充电的安全性,刘乐彤称:“我的电动车电池是新换的,我认为有一定安全性。”
也有居民表示,未看到小区内有将电动自行车推到家里充电的情况。2月14日,在北京朝阳区丽景园小区居住的王辉告诉记者:“现在电梯里都有报警装置,如果推电动自行车上楼,都会报警。”
“我的电动车买了2年多了,续航70公里,一直都是电量不足10%的时候在小区楼下的充电桩充电,每次差不多花费1元。”王辉认为,户外充电桩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安全,价格也不算贵,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区内充电桩充电接口较少。
“小区里骑电动车的人很多,有些人的电动车就算不充电,也会在充电桩车棚底下停车。这样一来,有时候我晚上回来晚了,可能就没有地方充电了。”王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