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资料图。图源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
钱学森,2009年10月逝世,享年98岁。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被后人称作“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科学家艰苦奋斗,中国的“两弹一星”横空出世。
“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新华社发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概括了他的11项“第一”,这些“第一”改变了中国,更改变了世界。他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
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新华社发
钱三强,1992年6月逝世,享年79岁。他是享誉世界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8年钱三强放弃国外的优渥生活选择回到祖国奋斗。1964年10月,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新疆罗布泊荒漠上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经沧桑,饱受坎坷,钱三强不追名、不逐利,始终如一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才智,他的一生为世界和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留下宝贵的功绩。
南仁东(中)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2014年12月1日摄)。新华社发
南仁东,2017年9月逝世,享年72岁。他被网友们誉为“中国天眼之父”,同样是一位值得敬仰的科学家。为了科技强国的理想,他放弃了国外高薪职位,毅然回国投身于FAST的建设。
1994年,南仁东提出了“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构想,并以总工程师的身份负责项目研发、推进。从1994年到2005年,4000多个日夜,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大山里原本没有路的地方也被走出了路。当世界上单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72岁的南仁东却倒在了“中国天眼”传来捷报之前。
……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被网友们誉为“中国××之父”的著名科学家中,仅剩“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等少数健在。孙家栋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仍在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守望。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0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明放 摄
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开创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曾经有人统计,中国航天发射的前一百颗卫星,有三分之一是在他的领导下发射的。孙家栋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次”紧密相连,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征程相伴相随。
如今,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登陆月球成为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新征程。孙家栋却不提个人功绩,只是说:“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遇到这么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