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种苗来源
1. 自然采捕:春季或秋季采集野生亲体或幼体。
2. 人工育苗:
亲本选择:选个体健壮、性腺成熟的沙蚕。
催产与孵化:通过温差刺激或解剖取卵受精,受精卵在盐度25‰、20℃下约5天孵化。
幼体培育:投喂微藻(如小球藻)或酵母,保持水质清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养殖管理
1. 滩涂/池塘养殖
放苗密度:滩涂每亩放养2-3万条(体长2-3cm);池塘每亩5-8万条。
投喂管理:
饲料:豆粕、鱼粉、米糠等发酵后投喂,或泼洒藻类、有机碎屑。
频率:2-3天一次,投喂量按沙蚕体重的3%-5%计算。
水质管理:定期换水(池塘每周换水30%),监测氨氮、硫化氢含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工厂化养殖
高密度养殖池:每平方米放养500-1000条。
自动化投喂:使用颗粒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搭配益生菌改善水质。
环境调控:保持恒温(20-25℃)、弱光,避免惊扰沙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病害与敌害防治
常见病害:
细菌感染:体表溃疡,可用0.5ppm二氧化氯消毒。
寄生虫(如纤毛虫):用2%-3%盐水浸泡10分钟。
敌害生物:蟹类、螺类、鸟类等,需定期清理场地,设置防鸟网。
预防措施:定期清淤,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饲料过剩导致水质恶化。
七、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间:养殖4-6个月后,体长8-12cm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
滩涂养殖:退潮时用铁锹挖取。
池塘养殖:排干水后人工捡拾。
加工保存:
活体运输:湿润海草包裹,低温(10-15℃)运输。
干燥处理:晒干或烘干制成干品。
冷冻保存:-20℃可保存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