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实验结果
2.2.1实验后外观变化
组件玻璃表面喷洒铁水的1#和2#样品以及表面均匀喷洒铁粉的3#样品,在192小时测试后玻璃表面存在不可擦拭的黄色印记。
组件玻璃表面均匀喷洒水的4#样品,在192小时测试后玻璃表面存在一些水印,其它无异常。
组件玻璃表面未做处理的5#样品,192小时测试后无任何外观变化。
在室外存放的6#控制件,192小时后也无任何外观变化。
2.2.2电性能参数
实验前后的电性能参数变化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相对于玻璃表面喷洒水的4#样品和没有做过处理的5#样品,玻璃表面接触了铁粉的样品,其功率衰减偏大。组件玻璃表面喷洒铁水的1#和2#样品,在85℃,85%R.H., /-1000V,192小时测试后功率衰减分别为6.4%和18.9%。与户外实际案例一致,功率衰减主要是由于Isc的下降导致的。Voc基本没有下降,意味着功率衰减并非是PID导致的。组件玻璃表面均匀喷洒铁粉的3#样品,在85℃,85%R.H.环境下192小时后,功率衰减也达到了3.8%,同样衰减主要是由于Isc衰减导致的。
2.2.3 SEM分析
实验后玻璃表面的SEM结果如表5所示。与6#控制件相比,1#,2#样品的铁锈印处的玻璃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面凹凸不平,呈腐蚀状。3#样品的铁锈印处的玻璃表面形貌与控制件相比也发生了轻微的变化,表面呈轻微腐蚀状。4#样品的水印处的玻璃表面形貌与控制件相比轻微发生变化,因为玻璃表面的镀膜层在湿度环境下会发生缓慢腐蚀,这是镀膜玻璃的正常变化。
从横截面的SEM图形来看,与6#控制件相比,1#,2#样品的铁锈印处的玻璃横截面显示玻璃表面膜层已经完全破坏,无法测出玻璃膜层厚度。3#样品铁锈印处的横截面可以看出镀膜层的孔隙数量出现下降,但膜层厚度为100.5nm,与6#控制件基本一致。4#样品水印处的横截面也可以看出孔隙在轻微变少,膜层厚度与6#控制件基本一致。4#样品的变化是因为镀膜玻璃在湿度环境下,玻璃里面的Na、Ca离子向玻璃表面迁移导致的,属于镀膜玻璃的正常变化。
SEM结果显示,铁粉在有湿度不加电压的情况下,对玻璃表面膜层存在轻微的腐蚀,当铁粉在有湿度并有电压的情况可以加速腐蚀玻璃表面膜层,这也意味着当空气中的铁粉沉积在玻璃表面,在户外下雨或湿度的情况下铁粉会加剧腐蚀玻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