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书《谁谓荼苦——宋人说饮馔烹调》,定价:49元,ISBN:9787302501251 从古籍中筛选出对今人仍有参考价值的精华内容,以现代读者易于接受的叙述方式重新编写。文字逐段配以手绘插图。
谈及文学史上有名的“吃货”,必定少不了曾创出江南名菜东坡肉的北宋文豪苏东坡。
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无疑是当代版的苏东坡。
就连《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也说:
“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汪曾祺美食文化的影响。”
汪老有多爱美食呢?
汪曾祺的作品,大都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小说和散文,可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中,我们其实都能看到美食的影子。
想当年,语文课本上那个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吱一声冒出来的高邮咸鸭蛋,不知让多少馋嘴的学生偷咽过口水。
汪曾祺的文字,朴实而生动,它让我直到今天依旧笃信高邮咸鸭蛋比别处得更加好吃。
为了满足吃货们满满的“求知欲”,汪老甚至贴心地出版了一本专门描写各地美食和人间草木的散文集《人间知味》。
人间百味,皆是生活汪曾祺认为,品味美食是生活趣味的重要来源。而生在中国,无疑很好地满足了汪老的这份“口腹之欲”。
在《人间知味》中,汪曾祺曾断言称:“中国人的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汪老四处觅食,几乎尝遍了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然后自信满满地写下:
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爱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酸笋炖鸡是傣族名菜,四川夹沙肉是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则是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
广东人爱吃甜食,因为昆明金路有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专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
......
有人觉得,人在饮食上应该讲点原则,比如北方人吃菜就该配着馒头,四川人吃饭必须得放辣椒。
可是,资深“吃货”汪曾祺却说:“一个人的口味应该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
为了拓宽自己的口味,他尝试了很多过去从未碰过的食材,比如略带臭虫味的芫荽和入口苦涩的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