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瓜与木瓜。图片来源:作者摄;中国自然植物标本馆
这里要强调一点,《诗经》中所投的木瓜是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并非我们今天在超市常见的番木瓜。番木瓜是外来物种,属于番木瓜科,尽管二者果实外形相似,都可食用,但如今木瓜主要作以药用,番木瓜则作水果食用。说到这里,对于那些勇敢追爱的少年们,你们在表达爱意时要选对果子,莫要贻笑大方啦。
贴梗海棠也称木瓜海棠,花期长、花色艳丽,果实食药兼备,是广受欢迎的景观树种之一。图片来源:寻路路摄
芍药——爱的见证
洧(wěi)之外,洵吁(xū)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溱洧》
这首叙事诗,看似是一场日常对话,却将质朴亲切的话语直抒而出,让人想到欢快的爱情,想到古时上巳节的盛况,而这芍药便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男女相爱的见证。
芍药同样是中国的本土物种,属毛茛科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其花容美好,花型妩媚,虽不及牡丹雍容华贵,但它轻柔娇妍、嫣然动人的姿态加上花色多样、气味清香的缘故,素有“花仙”“花相”美誉。
芍药。图片来源:寻路路摄
芍药作为国人的爱情之花,自先秦始,至魏晋兴,到了唐宋时期更是被赋予独特的精神气质。大词人秦观于《春日》中有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诗人赋予芍药婉丽脱俗的气质,使它成为男士们赠与心中“伊人”的最佳信物。
艾蒿——爱的思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相思》
这首诗经典之至,让红豆在民间成为相思之物。男女青年相爱时,以红豆互赠,寄相思之情。
正如元代词人徐再思所说: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春情》)相思,是每一个经历过爱情的人都会有的体验。而在唐代以前,古人寄寓相思的植物并非红豆,是其貌不扬的蒿草。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葛,也作葛藤,是豆科的一种常见藤本植物。其根茎可食,纤维可用作编制麻绳。
《采葛》里的“艾”,指的是艾蒿。艾蒿虽然没有美丽的形体和芳菲的花朵,但在古时,这不起眼的艾蒿,却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正是这日日劳作、时时见到的寻常之物,最能勾起我们对心中牵挂之人的思念。
世间的爱情故事,大体三个主题:相逢的欣喜、阔别的相思、永聚的怅然。《采葛》虽只写了阔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却惊起后世诉不尽的相思情愁。正是这个“秋”字,构成了整首诗爱与念的支点。至于相逢与永聚,就留给后世的读者们在各自的人生中慢慢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