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篇。
一直想写这篇文章,今天终于可以聊聊了。
算了下,从2023年9月份开始写到现在,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在没有任何宣传,什么微信群红包关注、朋友圈转发、社群裂变、找水军的情况下,每篇阅读量能有个几千,自己还算比较满意。
这期间跟不少读者有互动,也有一些读者说:乔博主,你写的文章我基本每篇都看,你要坚持写下去啊。
放心吧,会把写作当成一个长期事情一直做下去,虽然现在短视频挺火热,但我一直觉着文字和视频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形式,有些人喜欢看视频,觉着节奏快有一种爽感,但有些人偏偏独爱文字,温文尔雅,令人思考,直击灵魂。
比如说像博主这样的,还有关注博主的读者。
前几天有一个做商务广告合作的伙伴加了我微信,他跟我抱怨现在上游品牌方抠搜的很,今年跟去年相比预算降了30%都不止,我也跟他吐槽确实是这样,两人聊了聊公众号广告行情,就多唠了几句。
然后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还挺感动,他说我这号的风格和水平没赶上好时候,不然兴许也能成为大V。
来自一个陌生广告商的鼓励,把我感动得够呛,然后就用低价接了他一个广告。
读者多了,就有不少人问我,博主,你是咋做到工作和写作平衡的?你平时写文章大概要多少时间?我也想做自媒体,你要啥高招么?
还有人问我,博主,你啥时候介绍下自己啊,让我们也熟悉下你。
正好昨天在整理公众号的那个 “自定义菜单”,就是大家伙关注博主后,可以整理一些精选的内容放在上面给大家看,也就是这里。
之前没管这个东西,寻思着好好写文章就行,但看到很多博主都搞了,而且效果确实不错,方便大家伙深度了解你,这样看你的文章才更有温度。
我想了想,是这么个道理,那就索性写写自我介绍吧。
02 我是谁。
首先跟大家纠正一下,博主年龄并不大,没有四十好几现在也才三十出头,可是正儿八经的90后。
只是聊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比较深沉,老是一副中年大叔的口吻,动不动就对人生充满感叹,才让大家误解博主年龄是不是不小了啊,真不是的,俺的身体还嫩的很,就是思想确实“老成”。
搞得同事们都以为我看了不少书,怎么说出来的话爹味十足,略显油腻,对于年轻人爱玩的东西都不感兴趣。
真不是的,跟看书没有关系,就是性格所然。
我算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通过高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深圳,然后干了偏销售类的岗位,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领导问我要不要去总部干电商,从线下转到线上,那会也没太明白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于是就远离家人小伙伴,到了北方的一个城市。
这两年才回过来味,得亏那时候难得糊涂选了线上,虽然现在互联网也是夕阳行业,但那会还算是有一点红利,我应该是抓住了最后的尾巴,后面职业发展之路明显拓宽了不少。
不然想想,口罩期那三年是不是得崩溃掉。
之后便兜兜转转又去了好几个城市,在2021年的时候,因为要结婚的缘故便回到了广东,就在这里找了个互联网公司上班,一直到现在,也在这边定居了下来,估计后面没有大的变动,也不会挪窝了。
其实回看自己毕业后快10年的工作经历,一路上还算比较顺畅。
没有遇到太大的波折,抓住了一些机会但也错过了一些机会,比如2017年短视频爆发的时候,有去抖音工作的机会,但考虑到离家太远便拒绝了。
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去了,说不定现在财富自由都有可能,还写啥文章,接着奏乐接着舞就好了。
当然这个也就只能感叹一下,有时候命运这玩意确实说不准,谁能够想到短视频会那么火?又有谁知道抖音现在有这么大规模?
现在想想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吧,中年男人老喜欢用这句话。
03 我为啥要写作。
最开始写作要回溯到2016年,那会有一个平台还挺火,叫“简书”。
我写了大半年的时间,关注量也有上万人,自己正准备大干一场好好写的时候,因为某一篇文章引用了别人的内容没有做好备注,被作者投诉了。
接着,简书平台直接把我的号封了,没有给任何辩解的空间,一气之下便把这个平台卸载了,也就阶段性地告别了写作。
去年又看了下简书,确实不大行了,除了广告基本上没有啥深度的内容。
2023年9月份,有一个朋友偶然间给我推荐了一个自媒体大V的文章给我看,看完后便欲罢不能,文章还能这么写啊!
这个事也就重新点燃了我的写作想法,就寻思着写着试试吧。
那会孩子刚好一岁,想着未来要做好小孩教育,就看了不少育儿类的书籍,看完一本就写一篇书摘发在公众号上,没有排版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前几天我又翻看了下这些内容,那简直是不忍直视,都不敢相信是我写的。
刚开始的时候,读者就两个人,一个是我自己,另外个是我媳妇,所以每次阅读量就是2个,但有时候就1个。
我就质问我媳妇,你咋都不看看呢?
她说,不好意思,忘了,然后赶紧当着我面打开看了下,夸奖地说道,写得不错!
就是这个虚伪的鼓励,让我扛过了前面最艰难的半年,不过那会其实也没太在乎这个,一直想着一句话:“做一件事情做一周没什么用,做一个月也没什么用,做十年肯定能折腾出点名堂来”。
前面写的就当是练手,没人看是正常,有人关注那才是见了鬼了,就抱着这种心态一直坚持到现在,才逐渐找到一些感觉。
之后除了写写书摘,又把自己比较熟悉的互联网行业的事聊了聊,写这个还真就出于私心,因为自己从事这方面工作,想通过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顺便分享给感兴趣的人看看。
最后其实阅读量也不大,但好处是自己行业洞察力倒是强了不少,对我工作帮助很大,尤其是跟供应商喝酒吹牛的时候,把他们都说得一愣一愣的。
直到前半年才真正有了做自媒体的感觉。
这个跟单纯写作还不太一样,如果仅仅是写点东西那就不用在乎读者的感受,反正自己爽了就行,我也看到过不少博主把公众号变成一个日记本,每天就是碎碎念一些小想法。
但自媒体就不同,首先是更新频率上肯定要多点,不能说今天有感觉了写两篇,明天不想写了就下个月再说。
再一个得给读者提供一些价值,管它“情绪价值”还是“认知价值”,总得有一个,不然人家关注你,花个几分钟看你日记本干嘛?
大概就是这么个历程吧。
最开始确实是喜欢写作,纯分享类型,后面靠着写作来逼迫自己学习,变成一种手段,最后写着写着发现还挺多人在看,写的东西要对得起读者,也就认真了起来。
但你说目前靠这个挣钱养家活口,我想了想,晚上做梦怕是得吓醒。
04 写作后有啥变化。
你别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思维能力变强了。
咱们应该有这种感觉,有时候心里想什么东西很明白,但让你讲出来,或者再上点难度写出来,你会发现这完全不是一码事,想的很清楚但是就是写不出来,或者说写不出你心中那种要表达的感觉。
究其原因,就是人在思考的时候,大脑其实是一种混沌状态,看似清晰实则迷糊,只有写出来才能将思维完全呈现出来,写作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
近一年我发现写PPT速度快了不少,估计就跟这个有关系。
另外还挺重要的点,是写作这个事培养了自己不少好习惯,比如多看了几本书、研究文章的逻辑结构,还有运动健身这些。
估计有人纳闷,前两个我还能理解,但运动这事跟写作有个啥关系?
还真有关系,写东西时间久了后会变成一种习惯,而且还是一个难得的好习惯,需要你集中几个小时的注意力在电脑前,练习得久了,你会发现自己的意志力似乎强了点。
就跟打游戏似的,起始阶段的“蓝条”长了一些,关键这玩意还是个通用本领,也就是意志力可以放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比如看书就可以之前时间长点,跑步也愿意下楼了。
难怪有人说,尝试每天上班的时候坐直,你就能吃得更少,说不定就可以减肥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
肯定也有人会问,博主你写作后应该还有个变化,是不是有钱了不少?我看你接了一些广告。
聊到这个简直就是一把辛酸泪,确实接了几个广告,但真没挣啥钱,如果看这个,那现阶段投入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但你说未来,那就不知道了,有些博主勤勤恳恳积累了几年后,一篇广告的报价就是几十万,但前面付出的成本有多大,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也一直奉劝大家伙别贸然进入自媒体行业,尤其还靠这个为生,那在最初阶段你就会知道,啥叫做焦虑、无助、还有“流量绑架”导致的生不如死。
05 后面的一些打算。
肯定还是会长期写下去,内容上有可能会短点,尽量把频率放高点。
现在博主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差不多写完加上排版得要3个小时,这里面还不算整理材料,想框架的时间,要是算上就得更长了。
大家也都知道,博主白天还在上班,晚上回来一般写到凌晨,有时候还有商务接待喝酒啥的,身体着实有点吃不消。
所以后面会把内容简短点,但深度肯定还是够的。
另外也发现,其实现在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也就10来分钟,一篇文章10分钟看不完可能就划到别的地方去了,我瞅了下自己文章的完读率,大概也就在30%左右。
当然,有些事情一两千字聊不透的,还是会多写点,最重要是说清楚。
这段时间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因为每天要想主题找素材追热点,关注了不少公众号、头条号、还有知乎号,搞得自己到今年为止一本书都没完整读过,都是碎片化的东西。
不吃正餐天天吃外卖,估计早晚得出问题。
所以后面热点的东西会少写了,正儿八经看几本书写点有深度的内容,分享给大家,算是在这个嘈杂的时代,留下一点痕迹。
再一个也有读者问我,博主你要不要搞个付费写作社群啥的,我想加入。
说真的,压根没想过,自己啥水平自己也知道,另外个真没时间,估计这一两年不会弄,除非哪一天自己专职干自媒体,把这个变成工作了,可能会想着这也是一种变现方式。
聊到这里就多提一嘴。
因为做了自媒体,见到了不少写作博主都开了这个社群,疯狂地招收学员,大课便宜点299,一对一那种得上万块,最后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学会写作挣钱,但是人家博主是真赚到钱了。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其实前期压根不需要报什么课程,甚至看写作书籍都不用,先自己写就好了,你能坚持个一两个月,自然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时候再去考虑方法论的事。
很多人报名课程说白了就是图个心理安慰,最后没写两天就放弃了,跟那个健身房年卡一样。
06 尾声
自我介绍到这里其实就差不多了,最后想说一些真心话。
人一旦过了30岁很快就会有35岁危机,到了这个年纪体能下降,脑力下降,家里面的破事还一大堆,工作的热情也会下降,关键是混了10多年的职场,工资还比年轻人高。
企业嘛,都是商业化的组织,也不是慈善机构,肯定要考虑成本、效率这些,所以中年危机就跟挂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
毕业后的那些年,挣钱的方式就是拿自己的时间来换。
一天上班8小时,有时候加一下班,每个月8号给你发工资,计算器一算就知道自己时薪多少,一般情况下到了35岁左右,这个时薪是最高的。
但这个拐点一过去,也不是说肯定是35岁,但终究拿时间换钱的模式,一定会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顶峰,然后跟降落伞一样下落。
这时候就得思考一个问题,趁这个拐点还没到来之前,能不能积累一些可以对抗时间的资产?让自己没有那么难受,可以更平稳的落地。
这可能才是我做自媒体的本质原因。
自媒体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空间限制,尤其是搞文字写作的,可能是越老越吃香,毕竟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能聊的也就更多一些。
这还不像一些短视频博主吃青春饭,你得年轻漂亮身材好,会叫哥哥,才有人给你打赏。
另外个自媒体具有可复制性,边际成本基本为零,也就是说只要创作一份,1个人看和100万人看,其实花费的精力都是一样的,但效益则完全不同。
怎么样才能达到100万人看呢?
没有别的办法,就得靠时间积累,多写多练,除非自己真有本事或者是个天才,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基本只有依赖于时间的复利。
当然聊这个并不是说让大家都去做自媒体,这个赛道现在也很卷,没点热爱和耐力还真干不下去。
不过别的赛道估计也差不多,没有哪个不卷的,但不管是做啥,提前做个准备准没错,让自己从“时间换钱”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别等到暴风雨来的那一刻,才知道没伞。
就介绍这么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