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和我感觉一样:这事儿就是原句接电话的员工单纯的缺点脑子……
其实“淋巴肉”(带有淋巴组织的肉)本身是可以吃的,我国对于“淋巴肉”就没有说不能使用,最简单的介绍就四个字:熟食无忧。
但是不能吃的部位也有,我国的《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里要求必须摘除病变的淋巴结,但是对于正常的淋巴而言是根本不可能彻底清除干净的(图1,2),要知道包括人和猪动物身上的淋巴结遍布于全身,彻底清除干干净净太费事了。
图1
图2
所以对这件事儿本身来说,因为吃到了“淋巴肉”就进行投诉本身就是不占理的,反复投诉更奇怪了,更何况还是“疑似”“淋巴肉”;而接电话的商家人员估计也就是个店员,可能是前几次态度不好,后来为了应付投诉的消费者装了个(文明用语),所以才弄出这么个事儿。
结果本来(从科学层面但不是一般公众认知层面)占理的一方经过媒体一发成了理亏的一方,不光自己工作要受到影响,对于大米先生这种连锁餐饮店造成的负面影响简直堪比原子弹爆炸……
但是说事儿归说事儿,还是回归到科学本身。
猪是一种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动(shí)物,而猪的淋巴系统功能和人一样,都属于机体免疫系统,因此猪猪不仅有作为宠(shí)物的用处,还可以用来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免疫学研究(图3,猪淋巴细胞在高内皮微静脉的进出通路)。
图3
而猪的淋巴组织也同样存在被病原体污染可能,比较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还有蛔虫。因此从防治疾病的角度来说,摘除商品猪肉的部分淋巴结既能在理论上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又能让猪肉商品从感官上感到舒适。
特意加上“理论上”是因为理论并不一定成立。有研究(DOI: 10.1111/risa.13317)发现,摘除猪体内深层组织淋巴结也并不一定能降低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反而烹调温度可以对沙门氏菌的风险产生影响(还是那句话:熟食无忧)。
但回归日常消费者角度,如果我是消费者,那么我一定会优先选择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比如卤煮),而不是选择看上去有点膈应的带有淋巴结的肉。
图4
因此我认为,消费者并不能都具有足够的科学认知,但商家也应该考虑从对消费者感受和用餐体验的角度,从这件事情上做一些改变,当然不仅是大米先生,对其他的品牌也是一样的。
大米先生在北京连个店都没有,应该不会有人说我是收钱洗地的吧……
图1,2来源:Ito, R., & Suami, H. (2015). Lymphatic Territories (Lymphosomes) in Swine: An Animal Model for Future Lymphatic Research.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36(2), 297–304.
图3来源:Pabst, Reinhard. “The pig as a model for immunology research.” 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vol. 380,2 (2020): 287-304. doi:10.1007/s00441-020-03206-9
图4来源:自行在depositphotos购买常规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