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合理修剪和留果,适量浇水。
(五)桃缩叶病桃缩叶病各地桃园都有发生,以长江区域发生较重。发病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影响当年产量和第二年的花芽分化。
1.症状
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其中以嫩叶为主,嫩梢、花和幼果亦可受害。嫩叶感病后叶卷曲变形,颜色发红。卷曲程度随叶片逐渐展开随之加重,病叶明显肥厚肿大,质地变脆,皱缩扭曲,呈红褐色,后期病叶上产生灰白色粉状物霉层,病叶变褐、枯焦、脱落。枝梢受害呈黄绿色,病部肥肿,比正常枝节间短,其上叶片簇生,受害严重时病梢扭曲,整枝枯死。花及幼果受害,花瓣肥大变长,果畸形,大多早落。
2.发病规律
病菌在桃芽鳞片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桃芽展开时,病菌萌发孢子侵染展出的嫩叶或新生枝梢。病菌侵入后叶片本能反应,组织生长加快,造成病叶膨大和皱缩。病菌侵染后在芽鳞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夏越冬,一年只侵染一次,不再侵染。
低温高湿气候条件和早熟品种树容易发生桃缩叶病。春季桃芽膨大和展叶期,如遇潮湿的阴雨天气,病情发生较重。先一年发病重的,第二年容易被病菌感染。
3.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芽开始膨大时,可喷撒0.3°~0.5°石硫合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此时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展叶后如遇阴凉多雨天气,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70%代森严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等药,交替喷药。
(2)摘除病叶梢。发现发病叶或梢,摘除或剪掉,集中烧毁,减少下一年传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