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荷包越来越流行,《古玩指南续编》中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不管是贫富贵贱,还是三教九流,每年的夏天都会佩戴香囊,不佩戴香囊的人,就如同衣衫不整。
- 2、看刺绣荷包是如何在耳熟能详的固有形式中花样百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荷包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种类繁多,且被寄予了各种寓意。在形色各异的荷包中,褡裢荷包、烟荷包、针线荷包、钱荷包以及抱肚荷包最具代表性。
褡裢荷包分两种,皆为民间驮货的工具。其装货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且方便人们装取货物。其上绣制的"吉庆有余"字样和祥鱼图案,寓意幸福富足的生活。针线荷包是女子最最贴身的针线活用品,用来盛放针线、剪刀等用具。其可以任意卷舒,方便携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荷包的绣制形式多样,其手工技术也各有千秋。它的制作多用锦缎来进行缝制,并采用各种刺绣、挑花、绘画以及那纳布等工艺技术。平绣、锁绣、戳纱、打子、铺绒、盘金等,用料大胆,既华丽又精妙,无不令人拍手称奇。其中,尤以采用缂丝手工刺绣荷包艺术价值最高。
一件做工精美的荷包,无论是形式纹样的选择,配线布色的设计,都经过了绣娘们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包含了她们所有的感情和无数的心血,这才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荷包式样。常见的荷包有鸡心形、花瓶形、灯笼形、花篮形等形状样式,每件荷包都配有各自不同的结带,缀上珠玉、流苏,很是别致。刺绣内容也因荷包的拥有者而各有不同,比如送给老人一般都会在荷包上绣上"八仙庆寿"、"福禄吉祥"等花式字样,寓意健康长寿;亲友互赠则一般绣有"福从天降"、"福在眼前",寓意家族昌盛。
女红是从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古老习俗中延续发展而来,充满了前人智慧和灵性的创造。经考古资料的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纺织工艺,经过不断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工艺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中有男子耕农、女子织布的记载,还有:"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这些典籍记载足以证明,女红和农事一样,对民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如此,刺绣的绣样不仅限于花卉虫鱼,还描绘了符合礼教和道德标准的各种神话传说、忠孝节义的故事,这无形之中让女子接受了道德教育。而这些道德教育与男子所接受的正规儒家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男子的儒家教育可以同同伴一起探讨交流,而女子由于当时的道德约束,除了来往密切的闺阁密友、父母亲人,就只能从刺绣的纹样中获取各种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是以她们不仅能够凭着优秀的刺绣手艺而得到他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她们能够在刺绣中陶冶自己的性情,从而形成古代女子温柔娴淑、端庄大方的品格。
有人说刺绣的图案同其他传统绘画有着雷同的地方,按部就班,不具有新颖的地方。但就是这些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深深地触动女性创作的灵感,激发她们身上所隐藏着潜能。而且一个相同的题材也能有着不同的搭配和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创作,灵活运用,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增添了新的成分。
作为古代男女之间重要的定情信物,荷包的功能在传情达意上的意义不断升华。民间小调《绣荷包》就是从情人捎信开始写起,通过绣荷包的过程以及绣花的内容来托物寄情,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期盼,这样的定情信物,亦是纯洁无瑕忠贞不二的爱情象征。
荷包刺绣作为女红技术之一,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女红活动,它更多的是寄托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诉求,是创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载体。在绣制的过程中,她们可以随意发挥,无需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束缚,凭借娴熟的刺绣技术,在她们的即兴作品中表现出时代女性所特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