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啊,今天想跟大家唠叨点不一样的。前几天我那发小给我打电话,说他出差老是一个人吃饭尴尬得要命,还问我有没有啥建议。这不就戳中我的专业领域了嘛!一个人吃饭其实是种享受,关键得找对地方。
1为啥中年人一个人吃饭会觉得别扭? {p_content}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这样。记得三年前第一次独自去外地学艺,晚上饿得慌,看着一堆热热闹闹的餐厅,硬是没勇气推门进去。后来饿得不行,钻进了条小巷子的面馆,结果那碗面条成了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一顿。
中年人嘛,总觉得一个人坐那吃饭,像是被晾在一边似的。其实啊,没人care你,大家都忙着吃自己的呢。后来我琢磨出了门道,找那种环境对的地方,慢慢就习惯了,现在出差简直把"独食"当成一种享受。
2北方城市里的独食天堂 {p_content}
1. 老莫家的蒸饺(北京)
老莫家藏在胡同深处,我是听一老饭友推荐去的。刚进门,差点没找到地方坐,因为大部分都是单人座!老板莫大爷告诉我,他家开业25年,专门为独行侠设计的格局,两面墙都是吧台式的单人座,面对着墙,安安静静,不尴不尬。
他家三鲜蒸饺是镇店之宝,皮薄得能看到馅儿,但就是不破。我问莫大爷是啥秘方,他神神秘秘地说:"和面的时候加点碱面,但这个量嘛,得凭感觉来。"我试了好几回,总差那么点意思,看来还得常去取经啊!
2. 鲁班小馆(天津)
这馆子看着不起眼,但门口经常排队。我第一次去是因为出差迟到,酒店旁边就它还开着。推门一看,嚯,全是一个人的食客,清一色中年人,有穿西装的,有拎公文包的,还有像我这样风尘仆仆的。
老板娘姓孙,五十来岁,见我第一面就像认识多年,直接问:"今天想吃点啥暖和的?"鲁班小馆的锅包肉是一绝,酸甜适中,肉质软嫩,关键是一份刚好够一个人吃,不会剩。后来每次出差天津,我都会去光顾,久而久之连菜单都不用看了。
3. 三叔炖菜馆(哈尔滨)
东北的冬天是真冷啊!去年12月去哈尔滨学做酱骨头,晚上零下20多度,就钻进了这家店。门口贴着"单人套餐,温暖你一个人的胃",这不是为我准备的吗?
三叔家的单人锅,跟普通的砂锅截然不同,小巧精致,但料给得一点不少。记得那天我点了个猪尾巴炖海带,三叔还特意问我:"辣椒能吃不?我这个配方加点小米辣,提味儿。"那个汤的味道,我回来研究了好久都没复原出来,中间还炸了一次厨房,把我那卖保险的邻居都吓来敲门了。
3南方城市的独食天堂 {p_content}
4. 竹里馆(杭州)
这地方我是无意中发现的。去年春天去西湖边上找一个做龙井虾仁的师傅,结果走错了路,饿得前胸贴后背。推开竹里馆的门,眼前一亮——店里设计了很多半开放式的单人包厢,像个小亭子,既私密又不闭塞。
老板姓章,是个痴迷竹制品的老匠人,店里的碗筷桌椅全是他亲手做的。他家的清蒸桂鱼,一条刚好两三两重,一个人吃正合适。我问他鱼为啥这么新鲜,章老板神秘一笑:"每天早上四点,我骑电动车去西湖边找那些夜钓的老钓友,挑最活蹦乱跳的。"
第二天我蹲他家门口,果然看见他天不亮就出门了。这份较真劲儿,跟我有得一拼!
5. 巷子里的面(广州)
这家店名字就叫"巷子里的面",藏在上下九的一条小巷子里,招牌都没有,全靠口口相传。我是跟着导航找了半小时才找到。一进门,老板直接问'几个人',我说'一个',他立马指引我去了二楼。
上楼一看,全是书桌式的单人座位,每个位置前面还有个小书架,放着各种杂志和漫画书,绝了!一个人吃饭无聊?看书去呗!他家的云吞面,汤清见底,云吞馅有虾有肉,一咬就爆汁。我问老板怎么调的汤底,他说:"家传秘方,用老母鸡和金华火腿一起熬8小时,连我媳妇都不告诉。"
回来我试着复刻了好几次,差太远了。有次把高压锅的压力阀给忘记放了,差点没把厨房炸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6. 老街角(厦门)
这家店开在曾厝垵的一个转角处,店面不大,但生意特别好。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自己一个人开了20多年,所以特别理解独自用餐的人的感受。
店里有个吧台,坐得下7-8个人,全是给独食客准备的。厦门本地人管吧台叫"单身区",每个位置前面都有个小插卡,绿色表示欢迎搭讪,红色表示"我只想安静吃饭"。贴心吧?老板的沙茶面是一绝,汤浓郁得不得了,里面的沙茶酱据说是用了28种香料自制的。
有次我趁老板不注意,偷瞄他调酱料,被他逮个正着。结果这老哥不但没生气,还给我演示了一遍,就是故意跳过了两三个步骤。回来我按他教的做,差了十万八千里,这老狐狸!
4西北地区的独食天堂 {p_content}
7. 面人张(西安)
第一次去是因为店名有趣。原来老板姓张,绰号"面人张",因为他不但做面,还会用面捏小人儿。小店里专门有个"独乐台",四五个单人位,每个位置前面还有个小电视,能看当地新闻,吃着面还能了解西安最近发生了啥事。
他家的biangbiang面那叫一个宽,有三指那么宽!我问张师傅为啥这么宽还筋道,他说:"和面的时候加点碱,但最关键的是醒面,我都醒一夜,这功夫谁也懒得等。"我寻思回去试试,结果和好面睡前一看时间不早了,想着醒两小时也行吧,谁知道第二天面都发酸了,只能扔掉。忙起来就是这样,计划赶不上变化。
8. 马师傅牛肉馆(兰州)
兰州的马师傅是我在牛肉面培训班认识的老师。他开的小店只有八张桌子,却有三张是"独食桌",特意设计得窄一些,靠窗,一个人坐着既不显眼,又能看到窄巷子里的烟火气。
马师傅七十多了,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熬汤底。我那次去,他招呼完客人,端着一碗清汤牛肉面坐我对面,说:"我这辈子啊,最享受的就是每天收摊前,一个人坐在这儿,吃碗自己做的面。"听完这话,我突然觉得一个人吃饭也挺美的。他教我的牛肉面技巧,我用在自家饭馆,现在成了招牌菜!
9. 小严的锅盔(银川)
银川这家店位置特别好找,就在鼓楼正对面。锅盔是西北特色,原本个头都不小,不太适合一个人吃。可小严却别出心裁,做了"单人锅盔",只有普通锅盔的四分之一大,但馅料一点不少。
店里还有个温暖的设定——"漂流日记"。每个独自用餐的客人都可以在留言本上写点什么,下一个看到的人可以回复。有次我翻到一个中年大叔的留言:"第三次出差银川,第三次一个人来小严家,越来越不觉得孤单了。"我忍不住写下:"第一次来,看了你的留言,感觉已经认识你很久了。"
前段时间回银川,再去翻那本子,发现居然有七八个人接力留言,最后都署名"独行侠联盟",笑死我了。
5西南地区的独食天堂 {p_content}
10. 阿婆蹄花(重庆)
重庆这家店开在解放碑后面的一条小巷里,是我问当地出租车司机"哪里适合一个人吃饭"发现的。店内大概有十张桌子,但门口赫然立着个牌子:"欢迎独自品尝,结伴免谈",这是啥操作?
进去一问才知道,原来阿婆(老板娘)认为蹄花汤这种慢食,一个人吃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店里确实清一色都是单人客,每人面前一盆热气腾腾的蹄花,一碟碎米芽菜,外加两三个小碟子自选小菜。
阿婆的蹄花汤熬得透亮,胶质丰富,我问她有什么窍门,她说:"耐心啊,小火慢炖七个小时,这期间水都不能添。"我回家试了一次,结果接了个急诊电话跑出去,回来锅都糊了,差点把厨房烧了。这手艺,真不是心急的人能学得会的!
11. 苗大姐米线(昆明)
昆明这家店是我在食品安全培训班上认识的一个学员推荐的。苗大姐原本在官渡古镇开了家大店,生意红火,后来因为空巢期太孤单,索性在翠湖边上开了这家"独食小馆",专门给一个人吃饭的客人准备的。
店里的座位很特别,全是"L"形的,两个陌生人坐在一起,既不用面对面尴尬,又能聊两句。苗大姐的过桥米线每份都是小锅,汤底熬得奶白,她告诉我:"秘诀在于鸡架和猪大骨的比例是3:7,煮的时候还得撇三次浮沫,不然汤不够清香。"
我这人有个毛病,看见好吃的就想琢磨配方。有次在她店里偷偷记笔记,被她发现了,以为我是竞争对手派来的,差点把我轰出去。解释了半天才消了气,还请我去她家教我做。有些手艺啊,真得手把手教才能学会。
12. 独乐居(成都)
成都这家"独乐居"算是我心目中的独食天堂了。店名就很直白,就是给一个人吃饭的地方。店里全是隔断式单人位,每个位置都有插座和免费WiFi,完全就是为独行侠设计的。
老板娘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自称"独乐姐",说开这店就是因为自己经常一个人出门,深知这种场景下的各种尴尬。她家的回锅肉做得特别下饭,我忍不住问她为啥这么入味,她神秘地笑笑:"除了郫县豆瓣,我还加了点老姜和陈皮末,这才是我妈传下来的老配方。"
尝试了好几次才摸到门道,现在我做回锅肉也有模有样了。就是上周做的时候,差点切到手,吓出一身汗。厨艺这东西,真得慢慢来,急不得也装不了。
6独食侠的几点小建议 {p_content}
这么多年在外面跑,一个人吃饭已经成了我的常态。总结几点小经验送给大家:
- 点菜别贪多,一荤一素一汤刚刚好。对着菜单犹豫的时候,问问老板推荐小份的是啥
- 带本书或者平板,没人会觉得一个看书吃饭的人奇怪
- 选靠窗或者吧台的位置,能看看窗外风景或者师傅炒菜
- 别怕跟老板娘搭讪,你绝对不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独食客
- 享受这种独处时光,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这可能是你一天中最不被打扰的美好时刻
最后说句实在话,我现在出差,反而更喜欢一个人找家小店坐下来,慢慢品尝不一样的味道,这也成了我收集食谱创新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吃饭没啥不好意思的,敢一个人吃饭,才是真正的生活高手!
想起我那发小问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你们有什么一个人吃饭的好去处,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赞分享
快转给TA一起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