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饮食的舞台上,香葱一直扮演着看似不起眼的 “配角” 角色,长久以来,人们大多觉得它不过是用于提味、配色罢了。然而,随着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如不断攀升的 “浪潮” 一般,一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食材开始被重新审视,考量它们在 “慢病干预” 方面潜藏的潜力,香葱便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员。
香葱并非凭借某一种神奇成分而突然受到关注,而是像一位多面手,从代谢、免疫、微生态调节等多个维度,逐渐展现出它综合的 “本领”。当下,不少人在炒菜、煮面时会主动添上香葱,还有些人更是会在生吃拌凉菜或者做早餐卷饼时加入生葱,让香葱以各种姿态融入饮食之中。香葱在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并不大,其主要功能成分对热比较稳定,就好似穿上了一层 “防护甲”,比起那些热敏型的蔬菜,它的适用范围更广,也更容易让人们摄入足量,进而发挥作用。
香葱真正能带来的改善,绝非仅仅是 “开胃” 那么简单。最为突出的改变,当属慢性低度炎症水平的下降,这就如同给身体内部的 “炎症之火” 降了温。长期食用香葱,会像一位 “园丁” 精心照料花园般,促进肠道内部分益生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类菌群的生长。香葱中富含的一种水溶性多糖和少量天然皂苷类成分,能够进入大肠段被充分利用,进而产出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宛如调节炎症水平的 “钥匙”,是关键的信号分子,它们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调控 NF-κB 通路,间接降低肝脏、胰腺及心血管系统的炎性反应。
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课题组曾对香葱的不同提取部分进行实验处理,发现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部分可以有效抑制小鼠模型中 LPS 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 -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水平下降明显。也就是说,香葱虽不是抗炎药,但却能通过增强肠道菌群代谢通路,如同巧妙地 “疏通管道” 一般,间接压制全身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