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简介电影的主要内容,甲午大海战电影讲述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6 17:18:01

甲午大海战简介电影的主要内容,甲午大海战电影讲述(1)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中日双方战场总的态势是准备充分的日军处处占据主动,而仓促应战的清军则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海上战场,日本联合舰队于丰岛海战中以击沉广乙号和俘虏操江号的战绩取得胜利,并击沉装载前去支援的1200余名淮军精锐的高升号;陆地战场上,日军凭借先期抵达的大半个师团加上部分海军陆战队合计8000余名的绝对优势兵力先以战死1人的微小代价打败朝鲜王宫卫队,进而控制朝鲜政权。其后又与数量仅有3880人的驻朝清军进行了成欢之战,此战虽大致打了个平手,但处于兵力劣势的清军不得不退守平壤待援。

战争已然爆发,中日双方都开始大举增援朝鲜战场。但朝鲜半岛地理的环境及其极其落后的路况,使得依靠路上运输来维持一场近代战争所需兵马粮草弹药是不可能的(据记载,当时中国山海关以外地区多是土路和原始的泥巴路,夏季又是多雨季节,这种路况一遇雨水便泥泞不堪,骡马拖行的大车行动极为缓慢,朝鲜地区路况更差。日军由于准备充足,早就准备了大量军夫和骡马采取驮运的方式供给战场所需,即便如此,其陆上运输也是为辅)。海运和制海权便成了决定朝鲜战场胜败的关键。故而日本在开战前便制定好了战争的总体战略,即开战之初就集中海军主力与北洋舰队进行决战,若海战获胜取得制海权,陆军便可大举登陆朝鲜半岛和山东半岛,长驱直入进攻辽东、山东,最后会师于北京城下,进行直隶决战,逼迫清廷投降;海战若未决胜负,陆军则只占领朝鲜,将战线维持在鸭绿江朝鲜一侧,海军尽力维持朝鲜海域的制海权;若海战败北,陆军则退出朝鲜,海军依靠剩余的舰只配合岸防力量,拒敌于国门之外。

8月,战场态势稍显缓和,双方均在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各路清军分别从陆海两路前往平壤支援,至9月15日平壤会战前,清军总兵力达15400余名,但分属极为纷杂,有卫汝贵的盛字军、马玉昆的毅字军、左宝贵的丰军、丰升阿的奉天盛字练军,再加原本叶志超的朝鲜驻军。李鸿章本欲请淮军宿将曾担任台湾巡抚参与过中法战争的刘铭传出山统领全军,但刘以年老固辞,最后只能众将共同商议军情。日军方面,以第三师团、第五师团为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分别从元山、釜山、仁川登陆。海上战场,大清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都开展了数次试探性巡航,未曾遭遇。

9月,日军未待第三师团登陆完成,战时大本营便下令第五师团与先期在朝鲜作战的大岛混成旅团合计14000余人开赴平壤。15日,平壤会战仅一天便结束,清军开始大溃退。24日,清军全部渡过鸭绿江返回中国境内,损失大量粮草、武器、辎重。海上方面,由于陆上局势日益恶化,加上朝内主战派的催促,李鸿章不得不改变其利用岸上炮台和海湾屏障而采取的近海防御战略。以北洋海军全部主力护送淮军最后的精锐原刘铭传麾下铭字军4000余人及大量辎重从海路支援平壤。16日(其实此时平壤会战已毕),援军及大量辎重武器分乘利运、新裕、图南、海定、镇东和美国商船哥伦比亚号从大连湾出发,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亲率定远、镇远、来远、经远、济远、致远、靖远、扬威、超勇、平远、广甲、广丙、镇中、镇南共14艘战舰和4艘鱼雷艇护航。各舰基本参数如下图所示:

甲午大海战简介电影的主要内容,甲午大海战电影讲述(2)

三艘炮艇同属伦道尔式炮艇,中国称之为“蚊子船”,顾名思义,吨位虽小,但被“咬”上一口也是很难受的。虽然具有主炮威力大,造价低廉的特点,但缺点十分明显,船体为铁皮包木质船身,航速低,短而宽的船身不适合出海作战,最为关键的是舰首260mm的巨炮几乎是固定的,不能左右转动,开火时需要先将船头正向目标,即所谓的“整船瞄准”。故而这种小炮艇又被称作“水炮台”,适用于江河出海口、近海作战。

超勇、扬威两舰同属撞击巡洋舰(日本也购买了一艘同型舰,即筑紫号),虽为钢制船体,但无装甲防护,故归类于无防护巡洋舰。其设计初衷源于1866年的利萨海战,此战使得撞击战术重新得到世界各国海军重视,于是在舰首加上撞角流行一时。扬威、超勇的定位是一种小型、高航速、成本低廉的小型军舰,舰首撞角便是其除火炮外的决定性武器。但经过实际运用,发现此型舰由于过于注重高航速和冲撞,导致干舷极低,从而使其适航性太差,后来的黄海海战也证明了其薄弱的船体不堪一击。

铁甲舰,即全部船体和船上重要部分都有钢制装甲防护,属于19世纪后半叶前无畏舰时代的一种战列舰,其特点就是高防护装甲加巨大口径的舰炮。定远、镇远二舰以德国萨克森级铁甲舰为原型,并参考英国弗莱希白级铁甲舰(当时号称是世界最强战舰)的性能指标,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两舰建成之时便是世界一等战列舰,在远东地区更是难觅对手。其水线上装甲厚365mm,水线下装甲厚305mm,主炮座装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装甲厚203mm。四门305mm主炮采用对角线布局,威力强大,甲午战前长期是日本海军的梦魇。

甲午大海战简介电影的主要内容,甲午大海战电影讲述(3)

宆甲巡洋舰与装甲巡洋舰的区别,红线为加装装甲

穹甲巡洋舰,最先由英国设计师设计的防护巡洋舰,其特点是将平面的装甲甲板改成中间平、两边坡的穹面装甲甲板。中间部位的平甲提升到了水线之上,而两边的斜甲落至水线下4英尺处。因中央部位高出水线,即使水线处破损进水,一时也很难淹没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军舰仍能保持较大的浮力;而斜延至水线下的装甲甲板的两边,成了防弹效果很好的斜面装甲,加之船外水的阻力,对军舰水线附近舷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即“以斜度拒弹,以穹面界隔漏水”。同时穹甲也使得舰船获得更大的舱室体积,用以容纳更大更多的锅炉,舰船便可获得更加澎湃的动力,从而拥有更高的航速。致远、靖远二舰便是这一设计思想的产物,其穹甲厚50.8~101mm,司令塔装甲100mm,炮盾装甲50mm,但水线带处不设装甲防护,即无舷侧装甲。与定远、镇远同时建造的济远舰也属于穹甲巡洋舰,但在火力、装甲、航速均不及致远、靖远二舰。

装甲巡洋舰,是在穹甲的基础上,为军舰加装水线带装甲,即舷侧装甲,在提高军舰防护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航速。此设计虽最先由英国提出,但并未受重视。反是沙俄海军最先将其用于建造军舰上。装甲巡洋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铁甲舰使用,但成本相对较低。因而成为了当时财力不是十分雄厚的海洋强国的一种较佳的选择。经远、来远二舰水线带装甲厚228-130mm,穹甲厚76mm斜甲/顶甲38mm,炮座装甲厚203mm,炮盾厚38mm。

平远舰则是由则是福州船政局参考法国黄泉级近海炮舰而自行设计建造的一艘装甲巡洋舰,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业的最高水准,原计划建造3艘,但后来因经费只建造了一艘。原名龙威号,本当归属福建水师,后直接在北洋水师入役,改称平远。由于其设计初衷和过于缓慢的航速,在北洋海军一直受到轻视,作近海炮舰来用。

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原属广东水师,1894年北上参加清廷水师校阅,后因甲午战争而留用北洋海军。广甲舰为广东水师旗舰,也是其吨位最大的军舰,由于是木质船壳且舰体老化,故而作战能力不高。广乙、广丙二舰虽仅有1000吨的吨位,但拥有一层1英寸厚的穹甲,聊胜于无,两舰勉强被划入防护巡洋舰之中。由于其航速达16.5节,加之以鱼雷为主要武器,故而将其称为鱼雷巡洋舰。

简介一下当时的鱼雷技术水平,当时其有效射程只有500m。根据英国海军试验,400m内鱼雷命中率只有40%,远低于火炮在3000m内的命中率,但由于鱼雷内装药量大,故而威力不容小觑,对付中小型舰艇,命中一枚即沉。鱼雷攻击基本属于贴身肉搏的战术。而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鱼雷艇,主要采用集群战术并且隐蔽或趁夜偷袭,亦可于己方大编队之中寻找战机而给予敌舰致命一击。北洋舰队中大型鱼雷艇有9艘,此番随舰队出航的福龙号和左一都属于远洋鱼雷艇。

9月16日午后,舰队到达大东沟湾。镇中、镇南、平远、广丙和4艘鱼雷艇,奉命护卫和协助运输船进入鸭绿江江口(按常理来说,要迅速支援平壤会战,应该直接溯大同江而上到达平壤,选择鸭绿江江口登陆,还是担心日本联合舰队截击),再换乘吃水浅的木船登陆。数十艘木船就这样频繁穿梭于鸭绿江口和朝鲜义州之间,但由于兵马辎重的规模庞大,登陆行动至17日中午尚未完成。而北洋舰队十艘主力舰则在大东沟以南十二海里处下锚警戒。

再来看看日本联合舰队战前动向,在执行完护送日本陆军第一军登陆的任务后。接到日本陆军、驻朝公使、间谍的多方情报,得悉清军准备从海路支援平壤会战。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率领全部主力舰只倾巢而出,欲重演丰岛海战一幕,袭击清军运输舰队。其各舰参数如下图所示:

甲午大海战简介电影的主要内容,甲午大海战电影讲述(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