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错话了得罪人怎么办,引起众怒怎么办?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4-15 09:19:10

大家好,我是薛良凯,欢迎来到我的故事沟通课。

说错话了得罪人怎么办,引起众怒怎么办?(1)

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表达总是左右逢源,有的人表达总是不受待见?甚至不经意间说错话得罪人,这种人常常因为不会沟通表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今天要聊的呀,是在日常中不经意间说错话得罪人的事,怎么会说到这个话题呢?是这样的,最近呢,有一个学员玲玲呢,她抱怨了一件事,她说自己最近的工作很不顺利,倒不是因为能力的问题,主要是自己太不会讲话了,总是在不经意间得罪同事和领导,开始大家也还好,最近已经有同事明确表示,不想和她沟通,实在是招人烦。但她自己不知道哪里错了。

比如前几天,她和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其中一个同事喷了香水。

然后她就问,你今天喷香水啦?

同事就回答说,是啊,好闻吗?怎么啦?

玲玲说,没什么,就是以后上班能不能不要喷香水了,味道很奇怪,让我特别难受,有点想吐。

同事听完,铁青着脸走了,接下来好几天都没有和她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被別人类似的“无心之言”刺伤的经历。同样,很多人也有过说话不注意分寸、让自己的“无心之语”刺伤別人的经历。

玲玲她很无法理解,她没有故意要说香水不好,她觉得自己只是讲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就事论事而已,为什么同事会那样生气。

其实这种状况,就是沟通中的「瀑布效应」

说错话了得罪人怎么办,引起众怒怎么办?(2)

什么是「瀑布效应」呢?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个人随便说了一句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愉快,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瀑布心理效应”,即发出信息的人心里比较平静,但信息被接受后使得别人心里不平静,从而导致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这种心理效应,就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是静静流淌的溪水,下面却波涛汹涌、水花四溅。

只要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不少。

你是一个妻子,老公工作上遇到烦心事了,新上任的老板不是那么看重他,你一下子着急了,就说,哎呀,那你要更努力啊,会不会是你自己不会表现,我觉得你这个人就是不擅长和上级沟通,你应该怎样怎样,但奇怪的是,他的心情并没有好起来,反而脸色更差,之后就很少和你聊工作了。

孩子回来汇报成绩了,你发现她的成绩排名下滑了,你顿时指出一堆问题,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会做错,那谁谁谁可从来不会犯这种错误,我早就告诉你要认真啊... ...

你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失落了,之后的成绩也并没有变好,和你也不再那么亲密无间了;

朋友问你她新买的衣服好不好看,你直接说,衣服还不错,我觉得就是不适合你,因为你腰有点粗。最后,朋友也没说什么,就是已经很长时间不再联系你了......

你心里也开始疑惑,很多时候,你说的话也没恶意啊,就事论事啊,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表达上出了问题就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那我们该如何唤醒自己的警觉意识呢?要如何清除不良表达习惯,让自己说话不招至别人反感呢?

这节课,我会分享三个方法,来帮助你避开得罪人的暗礁。

说错话了得罪人怎么办,引起众怒怎么办?(3)

第一个方法: U型沟通

我们可以学会换位思考,维护他人自尊。也要识别情境,避开敏感暗礁。

常有朋友说,我就是性子直,说话不会拐弯,老是得罪人,真羡慕那种说什么话别人都愿意听的人。你说我能学会好好沟通吗?

每次我都会跟对方说,性子直不是问题,掌握U型沟通,才是好好沟通的开始。

那什么是U型沟通呢?

我们在沟通不顺畅,是因为我们在沟通中忘记了以谁为中心,不自觉的使用了 I 型沟通,那真正要做到顺畅沟通,需要使用的是U型沟通。

什么是 I 型和U型沟通呢,在这边,我先做个简单的解释。

I 型沟通的特点是:站在自己的语境里,急着把自己的观点、建议强塞给对方,而没有去感受“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丈夫换了新的领导,对他不是很重视。这时候你说,你要更努力表现啊,我觉得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结果往往是他不但不想按照你说的去做,相反,他可能开始对你心生厌烦。原因很简单,就是你站在了他的对立面。这种说话方式,对你来讲,可能是出于好心,你看你提出了解决办法,想尽快帮他解决问题啊。但是他呢,他会觉得受到了指责和批评,而这种情绪,可能会让他感到无力、无助和羞愧等更进一步的负面情绪。

人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要了解对方说话的动机,而这种对对动机的猜测和误会,才是阻断你们沟通的元凶。

这就是 I 型沟通。

{!-- PGC_COLUMN --}

那什么是U型沟通呢?就是站在他的角度,以他为中心。

我们把沟通的主语放在「U」身上,而不是「 I 」身上

简单来讲,就是把“我认为、我觉得”变成: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受到了……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老公不被领导重视,他心里不开心,他表达他的不开心,他需要的是他的不开心被看见。

这时候,采用U型沟通,具体怎么进行呢,你可以这么说:“换了一个新领导,你的感觉不是很好吧。”当我们用描述性的说话方式时,我们的思维是用YOU出发的,这样就可以为接下来的交流创造一个空间,才有可能产生延展性的沟通。

U型和I型沟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I 型沟通很容易带入我的价值判断,这种沟通会激发对方的防御和对抗心里,两人会在试图说服对方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而U型则是引导对方自己说出他想说的话,它不是评价,不是对人的指责。这种行为传递出来的态度是,你才是重要的。它给对方带来尊重感,是一种很棒的感受。这样可以避免反应过度或者发生误解,也能够增加解决问题的概率。

就好比,我们开头提到的玲玲的案例,如果玲玲用U型沟通,她会怎么说:

玲玲:你今天喷香水啦?

同事:是啊,好闻吗?怎么啦?

玲玲:你的香水很独特,你自己觉得呢?

同事:嗯,我这次买的这个味道确实比较不一样,比较大胆。

玲玲:是啊,那你的接受度比我高太多了,我都有点不习惯呢,因为我对气味比较敏感。

到这,对方就很容易可以理解到你的需求,这时候,再暗示她换掉香水,就不会得罪人了。

你看,这么说,就是给人足够的尊重,引导对方放下戒备,这就是交流中高情商的表现。

说错话了得罪人怎么办,引起众怒怎么办?(4)

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个方法:明确表达意图

我们常常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

往往是 你觉得你在说一件事,但是别人听到的是另外一件事,完全是鸡同鸭讲。

比方说你明明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别人却问,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你明明是在陈述自己的感受,别人却质问你, 你凭什么这么说啊

你明明是在报告一个现象,别人却在怀疑你到底什么立场啊

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是会怀疑,怎么我说的和别人理解的不一样啊,这就说明,你缺乏一种避免旁生节枝的说话技巧。所以今天我就教你一个就事论事的原则,那就是先明确表达意图,才能够就事论事。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啊,这不对吧,你不是说就是论事嘛,尽量客观的去陈述事实,这才是最好的就事论事啊,你看这是最常见的误区,因为它完全是基于理论出发,根本没有考虑过人们的真实习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白跟婆婆说,阿辉真的烦死人了,之前已经说的好好的,要注意卫生,你看他现在东西还是乱丢乱放。

你认为就是清晰的表达和就事论事,这句话是说的很清楚,他之前说过什么,他现在做了什么,不满的原因是讲的挺清楚的。可是你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出来,听得那个人真的不会想更多吗?说不定对方心里已经冒出很多问号,她会想,你这是什么意思呢,是想我和你一起去批评他呢,还是想借此提醒我什么。所以啊,你不一开始就表明意图,就会增加很多无尾的猜想,而恰恰是这种猜想和误会,阻断了你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从而引发不满。

我们上面说到,人出于自我保护,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要了解对方说话的动机。所以啊你从哪个角度说出这句话,你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图,最好是在第一时间讲在明处,这样反而不会让别人乱猜。

比如上面阿辉的事, 你可以这样说,其实我也不是要指责他说好的习惯没做好,这也不是一件大事,恰恰是因为这是一件小事,所以我没好意思跟他发脾气,所以我就跟你抱怨抱怨,如果你方便的话,帮我提醒一下他好吗?你看,像这样子的表达,才算是就是论事的把这件事在你心中引起的感受和你说这段话的意图给说清楚了。

所以啊,想要获得认同,正确的做法反而是第一时间表明立场和意图,刻意隐瞒自己的主观角度只能徒增沟通成本,你的意图明确,角度合理,才会显得你是真诚。

说错话了得罪人怎么办,引起众怒怎么办?(5)

最后,我们来讲第三种方法:把评价变陈述

很多人之所以会不知不觉地把人得罪了,是因为他暗示出我比你高明这样一个潜台词,具体来讲就叫做指手画脚,把自己放在比对方高的地位,对别人进行负面评价,而被评价被批判永远都是不那么让人舒服的。

你一定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啊?你屋里怎么那么乱啊?这个就叫做品头论足。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凭什么你来当我的法官呢,这就让人不能够接受了。

可是,你转念想一想,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非得这么盛气凌人吗?

当然不是,你完全可以避免评价别人,但是同样提出批评性意见。比如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这是一个评价。那我们不评价,只讲自己的感受可不可以呢?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这样说我很难受啊,你这样干我很难做啊。你看意思是一样,但不是再评价别人,而是在陈述自己的状况,就算对方不接受你的观点,至少不会得罪对方。

又比如说,你屋里怎么这么乱,这是评价。可是,如果你不打扫,就会引来蟑螂,那么我们这里也会受到影响哦,这就是陈述事实了。同样表达,你这人怎么这样,我看你很不爽这层意思,可是人家能挑出你什么毛病来呢。

“你错了”这个叫做评价,而“我有不同的看法,要和你商量”这个叫做陈述,把评价变成陈述,是避免得罪人的最简单的一个办法。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