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5月中旬,对于黑木耳种植户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时期,黑木耳正处在出耳阶段,管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产量。而这个时期高温高湿,白天温度较高,到了晚上就要凉一些,温差比较大,黑木耳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诱发瘿蚊虫害,不仅影响产量,商品质量也会下降,采收的黑木耳卖不到好价钱。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黑木耳瘿蚊虫害的内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给种植户一些参考。
瘿蚊也叫瘿蝇,是一种危害黑木耳生长的小红虫,成虫的头比较尖,长着两条长长的触角,身体是浅黄色,长度只有2.5毫米左右,由16~18节组成,每一节体表上面长着细细的绒毛。瘿蚊产的卵是乳白色,呈椭圆形,生长成幼虫以后,就是红色的小虫,类似咀状,体长只有0.2~0.3毫米,分布在菌袋的营养料和菌丝子实体上面。
发病规律:瘿蚊在一年之内可以繁殖好几代,成虫一般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而黑木耳正好是高温高湿的环境,给瘿蚊生长创造了便利条件,灯光对它的影响不大,一般在晚上的时间产卵。黑木耳种植的环境温度在20~24度,湿度在75%~80%条件下,瘿蚊在4天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产卵,繁殖一代的周期在一个月左右。瘿蚊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在短时间内,幼虫的数量就会成倍增长,这也是黑木耳瘿蚊虫害爆发以后比较难防治的原因。
一条瘿蚊成虫可以繁殖10~28条幼虫,经过1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又可以孕育下一代,它对周围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耐高温也不怕潮湿,在8~36度温度下,培养料中的水分达到80%~85%时都可以生长繁殖。当温度超过38度或低于6度,培养料中的水分含量降到60%以下,就会阻碍繁殖。培养料在干燥的情况下,一些小的幼虫就会发生停食死亡,而大的幼虫羽化以后,就会飞到其它的地方,还有一些幼虫进入休眠状态藏在培养料的缝隙中,生存期可以达到9个月,等到环境适宜时,又可以恢复生长。
瘿蚊成虫可以直接飞进防范不严的培养室,从菌袋上划的口,进入到培养料里产卵,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发育。成虫虽然不会给黑木耳带来危害,但也是螨类虫害传播的媒介,导致营养料受到污染,菌袋出现绿色的液体并产生臭味,这样就失去了利用价值,给种植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由于瘿蚊幼虫很小,肉眼很难看清,当成虫繁殖出大量的幼虫,成群聚集在培养料时,就可以看到一片片红色的斑块,这时候才比较容易发现营养料上有瘿蚊。幼虫不仅会吸收营养料中的养分,而且还会取食菌丝,它会先用头部去捣烂菌丝,让汁液流出来以后再去取食,菌丝受到幼虫的危害就会发生断裂,之后开始腐烂,对黑木耳的产量影响比较大。
1、合理规划场地:黑木耳在规划场地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合理设计,耳场尽量要在地势干燥、水源充足的区域,以方便对黑木耳灌溉施水。在整理地面时,可以在地面铺一层砂石,不仅有利于保温,而且还可以保持耳场的环境卫生,避免蚊蝇滋生。
耳棚要远离饲养场地,不能有虫源污染,达到保暖的要求外,还要注意能够通风透光,要将周围的杂草和废弃物清除干净。培养室的门和窗尽量要严实,不能有缝隙,并要安装好纱网,以免瘿蚊进入,门口最好安装一个消毒池,进入之前可以先洗手消毒,以免将虫卵带进培养室。若是在拱棚里实施出耳管理,空间最好要大一些,菌袋之间要保持足够的间距,如果放得太密集,有助于瘿蚊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