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体表粘液是鱼类多种粘液中的一种,它是由位于鱼类皮肤上皮中的粘液细胞分泌的一类富含粘多糖、糖蛋白、免疫球蛋白和酶类等多种活性物质。绝大多数人都有摸鱼抓泥鳅之类的经历,想必大家对鱼身上那粘糊糊的液体印象深刻,常常是沾了一手的粘液,鱼儿还是从手中滑走了。
这粘液是哪儿来的,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鱼类体表粘液的发生和作用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会在容易入侵的部位形成各种屏障,比如陆生动物通常依靠角质化的坚实表皮防止其它生物入侵,而鱼类也是如此。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进化不完全,而水是病原微生物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鱼的体表就成了病原微生物最容易入侵的途径。鱼类为了适应生存竞争,将体表中的一部分上皮细胞特化形成了粘液细胞,分泌粘液覆于体表,形成阻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鱼的体表粘液,又称(写作)黏液,鱼类皮肤的上皮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黏液细胞,鱼体分泌的黏液广泛覆盖在鱼体表面构成了鱼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第一道门户,在鱼类整个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滑润鱼的体表减少游泳时与水的摩擦;调节渗透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还可以保护鱼体免遭病菌、寄生物和病毒的侵袭等等,是鱼类自身抵抗外来侵入和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天生和与生带来的体表物质。
鱼类体表粘液的分泌细胞通常为扁平上皮细胞,在扫描电镜下呈指纹状,这种结构与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粘液细胞根据腺体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两种,根据细胞形状分为棒状、杯状和囊状三种,其中杯状细胞是最常见的腺细胞,有学者认为粘液细胞的三种不同形状只是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根据粘液细胞分泌产物的性质来分类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原因是分泌产物的性质直接反映了粘液细胞功能的差异,因此利用染色原理直观地将粘液细胞分类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