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降龙伏虎
【成语解释】: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例子】:~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卧虎藏龙:成语,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隐藏不露的人才。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近义词:藏龙卧虎。反义词:野无遗才、藏污纳垢。
典故: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本以形容山石的形状,后用“藏龙卧虎”比喻潜隐着的人才。夏衍《从心底里怀念我们的好市长》:“上海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向春《煤城怒火》十六章三:“卧虎山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抗日的英雄好汉全聚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