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这批锂电池设备终于进入了上海洋山港盛东码头,由于它是特殊产品,有着特殊的箱体设计,它被安排到最后一道装船工序,按照规定,一条货船上,最多只允许装载10个危化品集装箱。一个小时后,这批锂电池踏上开往德国汉堡的路途。
从2015年,我国出口第一批锂电池设备开始,到如今我国锂电池设备的出口已经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48GWh,同比增长167%,预计2022年装机量超90GWh,同比增长88%,2025年将超过324GWh。
成本更低 寿命更长 国产锂电池降本增效
近几年来,全球储能设备需求大增,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前8个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97%。出口规模增加的背后,是技术的层层突破。其中,如何提高锂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同时又保证其稳定性,成为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
要想成为储能赛道上的冠军,储能电池需要攻克四个关口。第一个就是储能设备寿命,第二是充放电时的稳定性,第三是在极端温度下的使用效率,第四就是电池的安全性。
电池的寿命通常体现在它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上。早些年,储能设备技术还不成熟,当时主要应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只有3500次,电池平均使用寿命只有3到5年。
经过科研人员上万次的实验和创新,磷酸铁锂电池问世,它能量密度高,性能较为稳定,最终充放电循环次数可达5000次到7000次,使用寿命接近20年。同时还解决了电池在极端温度下的使用效率问题,并且通过箱体设计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
在技术创新、规模经济、价格竞争和制造经验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我国锂电池行业规模加大、成本快速下降。数据显示,锂电池生产企业派能科技的电池系统单价从2017年的2.03元/Wh下降至2019年的1.51元/Wh,2020年单价又降到1.45元/Wh。目前,我国储能电池均价大致在1-2元/Wh之间,这也成为出口企业的强劲优势。
来源: 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