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线示意图
直到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行军路线,才变得时左时右,时上时下,虚虚实实,形同鬼魅,行人所不能之路,走不可思议之道,真正地把被动的“逃跑”,变为主动的“转移”。
走为上计,第一个杰作,就是四渡赤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后,红军面临艰难困境:后有李宗仁、湘系军阀何键的追击,前有川系军阀刘湘、黔系军阀王家烈的堵截,蒋介石嫡系薛岳则游荡在红军左右。为摆脱险境,会议决定,红军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根据地。
红军一渡赤水
红一军团作为先头部队抵达土城时,黔军王家烈的“双枪兵”望风而逃,1935年1月27日,红军轻松占领遵义以北的土城镇,鉴于土城地形有利,且追兵甚少。*提议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打一仗,围歼追击之敌,以确保大部队能顺利渡过长江。*、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一致同意。
然而,接下来红军将要面对的,是素以善战而闻名的川军。
28日清晨,土城战斗打响。红军浴血奋战三四个小时,虽给川军以重大*伤,但由于情报失误,敌人远比预计得多,加之增援十分迅速,使红军遭受较大伤亡,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朱德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陈赓带领干部团上阵,才稳定了局势。
红军在战斗中
面对危局,*严肃地指出:根据目前的敌情,北渡长江的计划,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必须迅速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沿古蔺、叙永等地北上,寻机从宜宾以西地区北渡金沙江,向川西地区进军。
*的这一果断决策得到一致赞同。
29日清晨,红军西渡赤水河,摆脱了敌军的追击,迈出了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第一步。
一渡赤水,虽是土城战役失败后,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但这也反映出战争中“胜败乃兵家常事”,而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捕捉敏感确切信息,并作出切实的判断,化危为机,是非大智慧者,不能为的。
一渡赤水后,敌军企图围歼红军
红军进至扎西地区,敌判断我将北渡长江,急令川军倾全力加强长江沿岸防务,并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形势表明,若还机械地按照遵义会议的战略决策,北渡长江,向川西进军,已是非常困难了。因此,在*提议下,利用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为在川黔滇三省边界地区进行机动作战。
2月18日至20日,红军出其不意,回师东进,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折回贵州,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