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是否与二氧化硫反应,过量的二氧化硫和纯碱反应

首页 > 生活常识 > 作者:YD1662023-12-06 12:13:53

污水脱氮反硝化碳源计算

污水进行反硝化时,需要一定的碳源,教科书、文献中都有参考数据,但是具体怎么得出的,很多人不清楚。

我们说的C,其实大多数时候指的是COD(化学需氧量),即所谓C/N实际为COD/N,COD是用需氧量来衡量有机物含量的一种方法,如甲醇氧化的过程可用(1)式所示,二者并不相同,但二者按照比例增加,有机物越多,需氧量也越多。因此,我们可以用COD来表征有机物的变化。

CH3OH 1.5O2→CO2 2H2O(1)

1. 反硝化的时候,如果不包含微生物自身生长,方程式非常简单,通常以甲醇为碳源来表示。

6NO3- 5CH3OH→3N2 5CO2 7H2O 6OH-(2)

由(1)式可以得到甲醇与氧气(即COD)的对应关系:1mol甲醇对应1.5mol氧气,由(2)式可以得到甲醇与NO3-的对应关系,1mol甲醇对应1.2molNO3-,两者比较可以得到,1molNO3--N对应1.25molO2,即14gN对应40gO2,因此C/N=40/14=2.86。

2. 反硝化的时候,如果包含微生物自身生长,如(3)式所示。

NO3- 1.08CH3OH→0,065C5H7NO2 0.47N2 1.68CO2 HCO3-(3)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计算出C/N=3.70。

3. 附注:本来事情到这里已经算完了,但是偶还想发挥一下第一种情况,以下计算只是一种化学方程式的数学计算,不代表真的发生这样的反应。

如果我们把(1)、(2)两式整理,

N2 2.5O2 2OH-→2NO3- H2O

有负离子不方便,我们在两边减去2OH-,

N2 2.5O2→N2O5

其中,N源于NO3-,O可以代表有机物,因此,对应不含微生物生长的反硝化的理论碳源的需求量,实际就是相当于把N2氧化成N2O5的需氧量,进一步说就是N2O5分子中O/N的质量比。

这样就更简单了,C/N=16×5/(14×2)=20/7=2.86

依次可以类推出NO2--N的纯反硝化的理论C/N比是N2O3分子中O/N的质量比=16×3/(14×2)=12/7=1.71

稳定塘设计参数以及计算公式

稳定塘一般是利用天然湖塘洼地加以整修,用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构筑物。

稳定塘可以分为4种: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和曝气塘。各种类型塘的比较和适用条件见表1。

纯碱是否与二氧化硫反应,过量的二氧化硫和纯碱反应(1)

一般规定

1、根据城市规划,在有湖塘洼地可供污水处理利用,气候适宜和日照良好的地方,可采用稳定塘。

2、稳定塘的分格数不应少于两格。

3、污水在进入稳定塘前宜经过沉淀处理。

4、稳定塘可接在其他生物处理流程后作深度处理,也可用来单独处理污水。

5、多级稳定塘宜布置为可按并联运行,也可按串联运行。

6、采用多种类型的稳定塘串联方式,可以是厌氧塘 好氧塘,或是厌氧塘 兼性塘 好氧塘等。

7、稳定塘一般采用的串联级:污水经过初次沉淀后,不少于4-5级;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为2-3级。每级面积一般采用1.5-2.5公顷。

8、稳定塘一般采用矩形,其长宽比不宜大于3, 也可采用方形或圆形。

9、稳定塘堤坝采用下列规定:

堤顶最小宽度1.8-2.4米,外坡为4:1-5:1(横:竖),内坡为3:1-2:1(横:竖)。

应在内坡上堆放冲乱石,加衬砌或铺砌。建议衬砌的最小值,在稳定塘的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均为0.5米。

10、稳定塘的超高不应小于0.9米。

11、稳定塘的进水口位置:对于圆形或方形稳定塘,宜设在接近中心处;对于矩形稳定塘宜设在1/3池长处。

12、稳定塘出水口的布置,应考虑能适应塘内水深的变化,宜在不同高度的断面上设置可调节的出流孔口或堰板。

13、各级稳定塘的每个进出水口均应设置单独的闸门;各级生物之间应考虑超越设施,以便轮换清除塘内污泥。

14、塘底应略具坡度,坡向出口方向;拐角处应做成圆角。

15、在稳定塘出口前,宜设置浮渣挡板。但在精制塘(接受二级出水)出口前,不应设置挡板,以避免截留藻类的可能性。

16、采用多级稳定塘串联时,宜设置回流设置,回流比(回流水量:进水水量)为1:6。

17、采用稳定塘作为三级处理时,停留时间一般为1.5~3天,长宽比尽可能大。

18、应防止污染地下水源和周围大气,妥善处置塘内底泥,一般应考虑塘底止水的衬里处理。

19、在多级稳定塘后可设计养鱼塘,其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体水质标准》。

设计数据

1、城市污水稳定塘的设计数据,应根据污水浓度、气候和当地具体条件等因素确定。当无实际资料时,可参考表2。

纯碱是否与二氧化硫反应,过量的二氧化硫和纯碱反应(2)

2、工业污水稳定塘的设计负荷宜经过试验确定。

计算公式

1、好氧塘和兼性塘的设计,按照BOD5面积负荷率计算,计算公式见表3。

纯碱是否与二氧化硫反应,过量的二氧化硫和纯碱反应(3)

纯碱是否与二氧化硫反应,过量的二氧化硫和纯碱反应(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