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京东
医用胶布可以用来缠绕和固定纱布,对于某些极其微小的伤口,也可以临时当作创可贴使用。部分较宽尺寸的医用胶布还能替代绷带,配合敷料用于大面积包扎伤口。
和一般的胶带相比,医用胶布更易撕扯,你不需要使用剪刀,单手就能扯断胶布,便于处理伤口时减少中间步骤,及时止血或包扎。
纱布和绷带图片来自京东
纱布就是最常见的「敷料」,是处理外伤必备的医疗用品,特别是大面积伤口暴露及出血时,纱布既可以避免伤口暴露,还能用来涂抹药水、药膏。
市面上有不同尺寸的纱布可买,建议你购买大、小两个尺寸(譬如一包 5cm×5cm 和一包 10cm×10cm 的),并提前了解两种纱布的实际大小,避免出现意外后临时裁接,手忙脚乱。
绷带经常会和纱布配套使用,用来固定纱布。自粘绷带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主流,这种绷带不需要额外的胶布固定,而且可以免剪手撕。
除了用来固定纱布,绷带亦可单独使用,为某些部位提供支撑,这种用法通常见于扭伤后,用法详见上一节的「扭伤」。
创可贴图片来自京东
创可贴是家家都要常备的生活小道具。生活中难免遇到刮蹭,大部分小伤口都可以用创可贴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创可贴主要起保护伤口的作用,额外添加药物的产品并不能帮助伤口更快愈合,还有可能进一步刺激伤口,请警惕此类产品(譬如云南白药)。另外,尽量确保使用创可贴前伤口干净、干燥。创可贴贴上之后很容易忘,记得及时更换。
另外,你也可以考虑使用液体创可贴。液体创可贴像一瓶胶水,使用的时候用小刷子刷在伤口上,部分产品还采用了更卫生的喷雾式设计。它有十分强烈的*菌作用,液体形成薄膜的速率很快,将渗出的血液封装紧实,只要不吝啬用量,会形成一个透明硬壳,避免造成二次创伤,从小创口到黄豆粒大的创面都能应付。液体迅速形成的保护膜会主动脱落,此时也是伤口完好的时间,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水汽完全不会进入保护膜。
医用镊子医用镊子不是必需品,但在处理伤口时使用镊子可以避免与伤口直接接触(譬如夹起纱布及消毒棉球),减少交叉感染和二次感染的风险。
传统的金属镊子需要自主清洁和消毒,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消毒不达标,不适合家中常备。一次性医用镊子是更好的选择,这种镊子已经经过灭菌,用后即弃,干净又方便,很适合备来应急。
图片来自京东
一次性手套和镊子一样,一次性手套也能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如果伤口出血较多,戴手套还能避免「血流满手」的尴尬状况。购买一次性手套时需要注意,不要购买普通的——吃小龙虾的——塑料手套,而要购买医用一次性手套。普通一次性手套就是一层塑料布,而且和手指完全不贴合,处理伤口时不仅不能有效隔绝细菌,还会碍事;医用手套通常用橡胶制作,可以紧紧贴合手指,且具有一定的防扎、防刮能力。
生理盐水一旦出现伤口,你需要第一时间用流水冲洗以确保伤口及周围干净。生理盐水就是清水的绝佳替代品。
相较于自来水,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体体液相近,所以冲洗伤口时刺激感更小,适合大面积伤口清洗或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冲洗伤口的状况。另外,生理盐水也有温和的*菌作用,比本身就有含有一定细菌的自来水更为干净、安全。
除了清理伤口,生理盐水还被用来做静脉注射的辅助剂,或者纯粹作为补剂,这是购买时的注意点:用于后者的生理盐水需要明确标注「无菌」字样,其与用来清洗伤口的生理盐水在部分安全指标上略有不同,在电商平台能买到的生理盐水通常都会标注「清洗用」或「不可注射」。
碘伏(棉球或棉签)相信每个调皮的八〇后小孩都有被爸妈带去诊所涂碘酒(或者紫药水)的经历。碘酒属于强效消毒剂,确实可以消灭大部分细菌,但由于对伤口刺激性太强,如今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
碘酒的替代品是碘伏。相较于碘酒,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绝对消毒能力不及碘酒,但应付日常消毒已经足够。更重要的是,它对伤口的刺激作用小了很多,已经成为临床消毒的主力。你在医院扎针时,大夫用来涂个圈的消毒试剂通常都是碘伏。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碘伏棉球、碘伏棉签等产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比买一整瓶碘伏原液更容易保存,推荐购买。要注意,碘过敏者不可用此类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