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茶圈里流行一种喝“陈化茶”的热潮。普洱茶,要喝10年陈,白茶,至少也要5年以上。对于这些极致的追求,老杨还能理解。毕竟,普洱也好,白茶也好,都是可以长期存放,且能获得更好品饮体验的茶。但是,竟然有不少茶友跟老杨说,红茶越陈越好,要喝就喝存放5年以上的“老红茶”。
说实话,作为一个喝了十多年红茶的人,我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
那么,红茶真的是越陈越好吗?正常情况下,红茶能存放多久?保质期有多长?如何保存才能为红茶续命?
今天,老杨就给大家说说。所谓,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这一次我们就从红茶的制作工艺和储存方式,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说,红茶并不是越陈越好,在现有工艺条件下,红茶最好喝的一定是新茶。干货满满,喜欢的记得帮我点赞关注转发哦。好了,书归正传。
首先,红茶工艺核心要素在于发酵。在中国六大茶类划分过程中,根据茶叶内含多酚类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而被分为不发酵茶、微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等。绿茶为不发酵茶,白茶是微发酵茶,茶多酚氧化程度在5~10%之间,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发酵程度在10~20%之间。青茶是半发酵茶,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5~70%之间,而红茶则属于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在70~90%之间。至于黑茶,则属于后发酵茶。
从制茶学上来讲,发酵是一种工艺,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加工的过程。通常来说,发酵是在有氧或无氧条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但是红茶发酵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发酵并不一样,它不是借助微生物,而是通过茶叶内含茶多酚物质氧化反应得到的结果。之所以把红茶的内含物质氧化反应,也称作发酵,是因为在1890年,日本古在油泽首先发现,红茶的这道制作工艺与工业上的发酵类似,应该也是微生物作用下的发酵。
但实质上,经过后期深入研究发现,其实红茶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微生物在起作用,而是鲜叶细胞组织损伤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作用,经历一系列氧化、聚合、缩合,进行深刻氧化反应的一种化学变化过程。红茶经过氧化反应后,会形成一部分有色物质,比如茶黄素和茶红素等,使得干茶颜色深红乌润,出现红汤红叶的变化。
可以说,在红茶制作过程,发酵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工艺,是形成红茶的灵魂要素。红茶品质的好坏,跟发酵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紧密相关。哪怕原料再好,如果发酵工艺不过关,同样无法得到一杯上好的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