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吃不完放冰箱,是基本操作。
但在「要不要等食物凉凉再放冰箱」这个难题上,存在重大分歧。
很多老人以代代相传的方式,确立了「饭菜应该等凉了再放冰箱」这一观点的主流地位,理由是,容易坏。
相对弱势的反方只能苦口婆心地举双手反对:不仅不能等凉,反而要趁热放!理由同样是,容易坏。
到底哪种做法食物更容易坏,似乎成了未解之谜……
那到底要不要等食物凉凉再放冰箱?
要解开这个谜,得搞清楚 3 个问题:
等待放凉的食物,会发生什么?
趁热放冰箱,真的会伤冰箱吗?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怎么放才合适?
只要温度合适,饭菜里的细菌会暴增
其实食物上通常都沾有细菌,数量不多,但有些值得重视:
既有大肠杆菌这样平时人畜无害、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让人生病的「条件致病菌」
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这些在数量很少时就很厉害的「强毒力致病菌」
但这些细菌一旦大量增殖,再吃进肚子里就会出问题了,可导致细胞功能紊乱、毒血症,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影响细菌增殖的因素很多,包括食物的营养成分、酸碱度、含水量、烹饪的方式等,但影响最大也最普遍的因素还是——温度。
我们都不希望细菌随意繁殖,所以先来看看最不适宜的温度:
超过 60℃,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
低于 4℃,细菌增殖明显缓慢(并不是不增殖)
而在上至 60℃、下至 4℃ 的这个区间里,细菌都能较快地生长,因此 4℃~60℃ 也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区」。
食物的「危险温度区」,4℃~60℃
图片来源:Foodbankscanada.ca
再比如 35 ℃~37 ℃,正好是人的体核温度(内脏温度),也正好是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代表的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
一旦大量沙门氏菌和金葡菌进入你的身体,可以引发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
你想想,现在是夏天,气温是不是也就这个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