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跑不快怎么办,突然跑得慢是怎么回事

首页 > 生活服务 > 作者:YD1662022-11-19 13:44:25

换句话说,不同耐力水平跑者自然就会产生跑量差异,能力越好跑量越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举个例子,一名进阶跑者月跑量200公里,一个大神跑者月跑量300公里,看上去他们的跑量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差了足足有100公里,但很有可能他们的绝对训练时间、所付出的努力程度都是差不多的。月跑量不仅靠时间积累,配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跑量无论如何都是提升耐力的硬道理,对于一个初级和进阶跑者来说,几乎很难完成300公里的月跑量,如果真要达到月跑量300公里,很有可能由于过量负荷而受伤了,而对于大神跑者来说,完成300公里也就是保持耐力的基础月跑量罢了。

总的来说,跑量越大的人,其实他们的平均配速也更快,跑量少的人平均配速也更慢,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在训练方面投入的时间差距不如他们的跑量差距那么大。

当然,跑量大耐力好的跑者肯定还是要比初中级跑者在训练方面所投入的时间更多,这样就导致不同水平跑者产生较大的月跑量差距了。

每次都跑不快怎么办,突然跑得慢是怎么回事(9)

每次都跑不快怎么办,突然跑得慢是怎么回事(10)

堆跑量

也要堆得科学

正如前文所说,月跑量和平均配速是衡量一个跑者训练水平的主要指标,跑量一定要堆,有没有跑得少,水平还高的天赋型跑者,一定有,但对于绝大多数跑者来说,指望跑得少进步快是不现实的。

而跑量的积累必然会带来耐力的提升,只不过你需要将堆跑量堆得更加科学合理。

我们推荐跑者采用两极化或者金字塔两种训练模式来积累跑量。

1、两极化模式

“两极化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来自于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训练,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和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

研究发现,这些世界级高水平运动员在进行耐力训练时,通常采用低于乳酸阈的强度(约占总训练时间或训练总距离的75%),或明显高于乳酸阈的强度(约15-20%),而很少采用乳酸阈强度(约5%)。

他们认为,对于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说,过多的达到乳酸阈强度的训练可能会产生交感神经过度负荷,同时在获得能力上并不是最佳的刺激。

高水平耐力运动员的训练应该以低强度和多样化的训练为主,同时配合以少量的高强度训练,这样可能会确保对相关基因的高度诱导,同时还能减少对机体的刺激压力。

每次都跑不快怎么办,突然跑得慢是怎么回事(11)

每次都跑不快怎么办,突然跑得慢是怎么回事(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