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思想史》中有言:“在宋代作家里,创作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无疑当推苏轼。”作为著名的豪放派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在诗中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在本诗中,苏轼用“橙黄橘绿”表示当时是橙子发黄,橘子从黄转绿的秋冬交接之时,同时,他也利用在冬季寒冷到来之时依然蓬勃生长的橙橘勉励好友刘景文,让他一定不要因为短暂的不得意就低落消沉,而应当像橙、橘一样,面对严寒依旧灿烂。
由此诗可见,在宋朝时,橘子在文人心目中是高洁、不畏严寒的代表之物。
与唐朝相同,宋朝也是一个各类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朝代,但如果认真研究其诗文内核,却又能发现宋朝文学有着完全不同于唐朝,甚至是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文化的独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个独特性,才使得“橘”意象在宋诗里大放光彩。
一:贯穿《楚辞》全文的优美意象——橘1.屈原对于橘意象的大肆赞颂。
橘一意象首次出现在诗歌当中便是屈原的《楚辞》,可以说,如果没有屈原开先河的将橘作为歌咏对象放入《楚辞》当中,也不会有宋诗中不断出现的“橘诗”。
在《楚辞·九歌》中,屈原特意写了一首《橘颂》来赞扬橘子,从橘子的生理特性“南橘北枳”来赞扬橘子品性高洁,又从橘子树绿叶繁茂赞扬它形态可喜,还从橘子青、黄交错赞扬它色彩灿烂。
就这样,屈原在整首诗中,将橘子从出生到结果落地,全部歌颂了一遍,诗文最后,屈原通过前面对橘子高洁品性的描写,通过描述自己愿同橘一起坚守本心来表达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定会保持住自己的公正操守。
2.为何橘一意象会受到屈原青睐?
从屈原的《橘颂》就能看出来,屈原对于橘子的偏爱的原因固然有橘子样貌可喜,色彩灿烂,但最重要的是橘子生长在严寒之中依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橘子在灿烂外表下内里洁白纯净的橘络,和橘子“南橘北枳”的特殊生理特性。
屈原写下九歌之时,正是他一腔爱国之情得不到认可,被贵族迫害至流放到南方的时候。他应当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树上结满了的“清黄杂糅,文章烂兮”橘子。
在满腔报国热情被多次折辱后,在抑郁悲愤之时,他借用橘子的品性高洁表示自己绝不与那些权贵子弟一同腐败,贪于享乐,又借橘子不畏严寒,寒冷冬季时依旧灿烂结果表示自己不会因为受到贵族打击就轻易抛去自己的爱国信念。
二:宋诗中的橘意象1.通过橘的外表表达情怀
宋朝时期,文化艺术高度繁华,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曾经在《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里说过,“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空前绝后的。”
宋朝的文化繁荣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在宋词、戏曲、小说等各类文化艺术崛起的时候,宋诗自然也不落后。有屈原珠玉在前的优秀带领,宋朝涌现了许多橘意象的优美诗歌作品。赵与身为南宋后期士人,在元兵铁骑逼近时,率领所有宋族上前与元兵对峙,并成功说服元丞相伯颜放过宋室众人。
他曾两次在诗中用到橘意象,“夜色烟波外,西风橘柚香。”中,他赞美了橘子酸甜的清香,在“可知侯万户,不似橘千头”中,他借橘子结果时的繁茂景象与当时遍地的王侯作对比,借此表达讽刺之情。
2.通过橘的特性借橘喻己。
宋朝时期,朝廷主张发展经济文化,在外交上多采取怯懦态度,因此一造成主战派文人愤心不已,二造成抑郁不得志的文人向往归隐田园。
如北宋诗人,著名贺鬼头贺铸曾在《晓登柏子岗回望金陵怀寄钟山泉禅师》一诗中写道,“誓将迁枳根,待变江南橘。”他借用橘子“南橘北枳”的特性表达自己即使身遭迁谪,权力中心,依旧会满怀报国热情,坚守忠贞品格。
三:为何宋诗中会出现大量橘意象?1.文化蓬勃发展的宋朝。
宋朝与历史上其他各个大统一的朝代都不一样,在唐朝的影响下,各类诗文发展得到大肆启发,因此,在重新大一统,时局相对稳定的宋朝,各类文学艺术开始积极涌现,然而,宋朝极度崇“理学”和“儒学”,著名的“程朱理学”就是宋朝成果。因此,宋朝文学讲究用艺术表达道理。
宋朝理学代表程颢曾在《春日偶成》中这样写道:“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首诗前头描写的是一个天气上好景色闲适的下午,然而紧接着画风一转就变成了你们还以为我是在忙里偷闲,其实我正是在借着纷扰外物修身养性呐。
在对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崇尚下,宋朝借自然之景表达深刻道理的诗句数不胜数,而具备“南橘北枳”且风寒之中依旧傲然结出灿烂果实的橘子就必然成为各大文人笔下的常见意象了。
宋朝姚述尧曾在《临江仙》中写道:“橘绿橙黄秋正好,霜飙洗尽炎威。”
2.神仙之物的代表——橘
《太平广记》有言:“西王母所居,……饮琬琰(玉液)之膏,碧藕白橘,皆神仙之物。”可见橘从周朝时期就已经作为神仙之物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在古时人们心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品德高尚美好。
因此,后世诗人歌颂西王母所用的橘,不仅是借此表明自己是品质高雅之士,同时也有对于橘子甘甜貌美的赞美。
南宋江湖派诗人刘克庄曾在《黄檗道中崖居者》一诗中用:“种竹成林橘满园,牛归童子掩篱门。”描述园林主人“孤高”,由此可见,橘在文人心目中是为人清洁孤远的代表。
南宋思想家、政治家叶水心曾作《橘枝词》赞美橘子外形美貌,如“寄郎只寄双头橘,早红差胜襄阳黄。”这两句诗是赞美橘子眼色鲜艳美丽,又如“今年橘实大如斗,劝郎莫羡楚江萍。”这两句是赞扬橘子个头圆实,大如斗。
3.借橘表意抒发情感。
在《太平广记》中记载着“橘中戏”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户巴邛人家,家里有着一片橘园,在把橘园里所有其他的橘子都收下来后,发现树上有两个“如三四斗盎”的橘子,当时巴地人民都觉得这件事很神奇。
于是立即把它摘下来,拨开后,发现每个橘子里有两个老叟,老叟“须眉皤然,肌体红润,身仅尺余,谈笑自若”,即使他们扒开橘子了老叟们也并不惊慌,继续淡定自若地和对方打赌,打完赌后,一个老头说自己赢了,要求了一系列神仙之物作为嬴资。
对方则说“橘中的乐趣,与商山相比并不减色”,只可惜还是被摘下来了,后来四个老头就乘龙飞走了。
故事里的商山是住着“商山四皓”的名山,“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汉交接之际的博学广识的四个人,后来人们用“商山四皓”比喻那些有名望有才学的隐士。因为故事里的“橘中乐趣与商山相比并不减色。”橘一意象就与归隐产生了联系。
宋朝时期,朝廷主张大力发展商业,对于战争多采取退而避让的政策,许多有识之士怀着一腔热血纷纷上书要求一战扬国威,然而最后总会被主和派镇压下去,久而久之,那些不得赏识的忠良之辈只好选择归隐,但即使远离朝堂了,心中依旧忍不住希望有朝一日能再次有机会报效国家。
因此这些归隐之士纷纷借橘表达自己不与世俗沉沦的归隐之心与心中始终高洁雅致的爱国情怀。
如宋朝著名士人,曾在宋朝灭亡后愤而不仕的卫宗武就在《五云诗》中写道,“何如抱书还旧隐,姑颂楚橘歌商芝。”即还不如抱着书本归隐山林去,歌颂《楚辞》中的仙橘和商山里“商山四皓”服之以延年益寿的紫芝过日子罢。他在诗中借橘表达自己的归隐想法和恨不能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
四:总结宋诗中的橘意象来源于屈原《楚辞》,经过唐朝的发展,最后在宋朝得到进一步成长,成为众多诗人表达内心苦闷与归隐之心的首要意象。
作为西王母娘娘享用的神仙之物,橘子在历代文人心中本来就是品德高尚的代表,在经过唐朝对于橘的具体特性开发完全后,“南橘北枳”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完美特性更加集中那些愤懑之士的内心,从而那些在朝堂上无法施展自身才华的诗人们纷纷用橘来表达自己和那些贪污佞臣的不同。
宋朝橘意象得以蓬勃发展不仅仅是因为橘和归隐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因为宋朝多次采取禁文措施,使得借物言情,以物抒怀成为文人们表达内心的主要选择。
在宋朝对外政策及其软弱,而朝堂又被主和派所牢牢掌控的时候,有着不畏严寒特色,且象征着高洁归隐的橘意象成为有识之士争相放入文学作品的孤高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