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的树冠
蓝色的夜
有霜雾,天空中
明月朗照。
松树的树冠
变成霜一般蓝,淡淡地
没入天空,霜,星光。
靴子的吱嘎声。
兔的足迹,鹿的足迹
我们知道什么。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我们听到的诗歌《松树的树冠》,来自诗人加里·斯奈德,由赵毅衡翻译。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来认识一下加里·斯奈德,他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他曾在上世纪50年代参与“旧金山文艺复兴”并与艾伦·金斯堡发起“垮掉的一代”诗歌运动。加里·斯奈德受到埃兹拉·庞德的影响后开始学习中文。1955年,他前往日本京都修行禅宗文化,对中国禅宗唐诗也极有研究,《寒山诗》便是他将唐代僧人寒山子的诗歌进行转译的作品。另外,他对生态保护的关注也让他被誉为“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1975年,他的诗歌《龟岛》获得了普利策诗歌奖。
对于这首《松树的树冠》,诗人张黎有这样的解读:
《松树的树冠》是加里·斯奈德最满意的作品,这首诗歌以描写夜色中的松树为内容,来表达天人合一的直觉体验,质朴、纯粹、具有强劲的感性穿透力。
夜,有月,有霜雾。蓝色的天空下,一棵松树站立着。不远处,还有一个人站立着。此时,四周没有一丝声音,大地一派亘古的空旷。这个人对着这棵树,久久地沉思着。沉思中,他觉着这棵树变成了霜,变成了月,又变成了天空的蓝。他觉着这棵树在消失,在隐形,在和大地,和天空,和宇宙万物渐渐融化成一体。
此时,树在消失。人呢?也在消失。此时的世界、宇宙只是其本相——“空”。
宁静中,隐约有“靴子的吱嘎声”远远传来,这声音是来自大地的深处,还是来自“我”的脚下?诗人弄不明白。就像弄不明白“兔的足迹,鹿的足迹”一样。
加里·斯奈德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主体出现,任何自然的事物,在宇宙本体的观照下,都一样的存在并感知。这种观照,正是东方禅文化的核心精神。
禅意,是超越了国界的人类心灵的栖息地,是一种审美化的哲学意趣。正因为此,加里·斯奈德的诗歌能够在美国诗坛独树一帜。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加里·斯奈德的诗作《松树的树冠》今天就赏析到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