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地下有石油吗,怎么知道地下哪里有石油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11-16 19:08:03

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跨东经114°58′11″~115°28′28″,北纬36°05′07″~36°30′10″之间。东与冠县、莘县毗邻,南与南乐县相连,西与魏县交界,西北与广平县为邻,北与馆陶县接壤,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为1052.98平方公里(2013年),辖6个镇、14个乡,总人口86万(2012年)。

春秋战国时期,魏武侯今大名县境内一块属地作为其公子元的食邑。 三国时期,元城县成为阳平郡的郡治所在。1949年改为城关区,同时废元朝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8年,废魏县入大名县。1960年撤邯郸专区,大名县改属邯郸市。

县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邓丽君筠馆、 山陕会馆、马陵道、狄仁杰祠堂碑等著名景点。

2014年,大名县生产总值完成103.95亿元。

2018年8月13日,河北省大气办对2018年6月份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所辖县(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幅度或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幅度位列后10名的大名县,予以预警提示。

解放前

大名地下有石油吗,怎么知道地下哪里有石油(1)

大名府古城(7)

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得到了邺地。至其子魏武侯时,将邺作为别都。魏武侯今大名县境内一块属地作为其公子元的食邑。

大名地下有石油吗,怎么知道地下哪里有石油(2)

航拍古城

西汉及东汉时期——西汉初期的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因这里曾是魏地,所以以些邺地为中心设立魏郡。又因今大名一带曾是魏公子元的食邑,所以建县时以元城县名之。西汉后期的汉宣帝在位时,元城县委粟里(约在今大街一带,一说在今北沙窝庙村一带。里为古代乡一级的社会基层单位)的少女王政君被选入后宫,许配给太子。至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被封为汉元帝的皇后,称孝元皇后。

在王政君的佑护下,她的兄弟子侄们纷纷被汉朝迁封侯拜将,一时间王氏一门成为有“十侯五大司”的望族,荣耀无比。因此,王氏居住的委粟里被人们称为“贵乡”。

大名地下有石油吗,怎么知道地下哪里有石油(3)

大名县腾飞标志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元城县成为阳平郡的郡治所在。

东晋及十六国时期——前燕建熙元年(360年),从元城县划出西部地方建贵乡县。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置贵乡县,后又省。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分馆陶西界复置贵乡县。此时,元城、贵乡、魏县均属魏尹。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魏县及元城县俱废,并入贵乡县。

隋唐时期——隋开皇六年(586年),元城县、魏县从贵乡县分出复置,并从元城县分出一部分设马陵县(县治在马陵村),均属魏州(治今大名东北)。

隋大业元(605年),马陵县废,元城、贵乡改属武阳郡为魏州,属河北道。元城、贵乡、魏县均属魏州。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分贵乡县复置元城县,贵乡、元城、魏县均属魏州、唐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魏州。唐建中三年(782年),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这也是“大名”被用作地名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承袭唐制。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三月,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改元城县为兴唐县,改贵乡县为广晋县。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改东京兴唐府邺都魏州。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七月,改兴唐府为广晋府,改兴唐县为元城县。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改广晋府为大名府,改广晋县为大名县(此为以“大名”为县名之始),元城县、大名县、魏县均属大名府。后周承前制。

北宋初期,承袭前制。稍后,元城县、大名县、魏县先属河北路,后属河北东路大名府,称之为“北京”。

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

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宋熙宁六年(1073年),大名县并入元城县,绍圣二年(1095年)复置大名县。

金时期——大名县、元城县属大名路大名府。

元时期——大名县、元城县属中书省大名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元城县入大名县,不久复置元城县。

明时期——大名县、元城县属中书省大名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省大名县入魏县。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复置。

清时期——清初承袭明制。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大名县、元城县属直隶行省大名府(行省设巡抚,驻大名)。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省魏且,306个村归大名,31个村归元城。

民国时期——民国2年(1913年),大名县、元城县属直隶冀南道。

1940年,政府溃散。同年2月建立大名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分大名县为元城、大名、魏县3个县。

1945年3月,山东省朝城县的张鲁、王奉两个区并入元城县,元城县改为元朝县。

1945年7月,划城区及周围建大名市(县级)。此时,市、县分设,属冀南三专区、1946年降大名市为县辖市。

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名胜古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解放后

1949年8月大名市(县辖市)改为城关区,同时废元朝县,将元朝县的张鲁、王奉两个区划归山东莘县,其余全部并入大名,此时大名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10月,废魏县入大名县。

1960年5月,撤邯郸专区,大名县改属邯郸市。

1961年5月,恢复邯郸专区,大名仍属之。同年6月,魏县从大名分出复置。

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市合并,称邯郸市,大名县属邯郸市至今。

位置境域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4°58′11″~115°28′28″,北纬36°05′07″~36°30′10″之间。东与山东省冠县、莘县毗邻,南与河南省南乐县相连,西与魏县交界,西北与广平县为邻,北与馆陶县接壤。东西长45.45公里,南北宽37.58公里。县治驻大名镇,北距省会石家庄247公里,西北距邯郸市73公里,西南距河南省安阳市92公里,南距河南省濮阳市75公里,东距山东省聊城市92公里,东北距山东省临清市101公里。

地形地貌

大名县坐落于华北大平原南端,属掩埋古河道的壤质土冲积平原。海拔最高点是王村乡田固村为49.29米,最低点是漳、卫河汇流处南侧39.8米,高差9.49米;坡降比约为1:4000。以卫河为界,卫西为漳河冲积扇的边缘,土质粘重。卫东是由黄河冲积物形成的,土质以沙为主。大名县因系河流冲积平原,所以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复杂。但平原是构成大名地貌的主体,占总面积的90%以上。

气候特点

大名县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季同季,无霜期长,干寒同期。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全年的主导风向为南风,其次是北风,出现东风、西风的机会较少。

土地资源

2013年,大名县总面积为1052.98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580828.1亩。其中耕地1146296.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5%;园地6398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5%;林地87745.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5%;其它农用地5510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83435.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61%;交通用地8687.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55%;水利设施用地7740.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9%。未利用土地14282.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9%。其它土地13548.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86%。

水资源

2013年,大名县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04.9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平均降水量为307.1mm;冬季12-2月降水稀少,以雪为主,平均为16.1mm;而春秋两季的降水量变化较大且不稳定。年降水量在300-800毫米的,占85.2%。降水频率在83%以上的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下,降水频率在73%以上的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生物资源

2013年,大名县有小麦、花生、玉米、大豆、棉花、谷类、薯米等。

风景名胜

编辑

五礼记碑

大名地下有石油吗,怎么知道地下哪里有石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