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地下有石油吗,怎么知道地下哪里有石油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11-16 19:08:03

金滩镇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旧址位于大名县金中村,金滩镇东西大街,户部分司旧址东南约200米处。据考证,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当时山西、陕西在金滩镇经商住宿及接待同乡的场所,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格局坐南朝北。

整个建筑,最北端为大门,上有门楼,南为戏楼,戏楼早年被拆除,支撑的石构件也已经残缺,倒卧遗弃在一侧。戏楼南东西两侧有厢房各3间,最南端是是主房,现仅存5间,屋顶经过重修,室内雕梁画栋隐隐可见,精细考究的建筑和雕饰无不显示当年山陕商人的富裕。土地改革时期,会馆被征用,曾作为金滩镇印刷厂车间等。山陕会馆是金滩镇经济繁荣的见证,对研究山陕商人具有一定的意义。

马陵道

在马陵村的东部有一山岳村,该村历来没有姓山和岳的住户,因有山峰,故叫山岳村。具当地群众传说:过去有六个山峰,山岳村距今马陵村只有六里之近,这就证实了马陵在东西两山之间的位置。马陵也就自然形成了南北长20华里的一个大甬道,故名马陵道。

根据《大名县志》、《大名府志》、《东周列国志》和《方舆纪要》等均记载:“马陵道在大名南”。据《辞海》记述:公元前341年,孙膑逐日减灶,迷惑敌人引诱追击。待魏军追到马陵(今大名东南)险要地区,万箭齐发,全歼魏军10万。《史记》和《上下五千年》以及兵书《三十六计》也记载马陵道在河北省大名县境内。据西马陵一带群众反映,那带村民在“大跃进”年代深翻土地时,还从地下发现过成片灶炕的遗迹。

狄仁杰祠

位于大名县城东5华里孔庄村北,碑为青石质,碑首盘龙、座,碑额阴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碑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碑座深埋地下,碑首精雕四龙,每遇阴雨天气,好像有黑龙围绕于上,故民间俗称“黑龙碑”,碑额阳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三行三字排列。碑身淤地之半,地面部分龟裂,碑阳刻记碑文,记述狄公在魏州(今大名)任刺史时的政绩和重修祠堂及碑的过程。

李邕撰文,张庭圭书丹。碑文字体工整,笔法俊秀有力。

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契丹入侵,河北震动。狄仁杰来任魏州刺史,安定百姓,契丹闻风自退,民心得安,使魏州人民免受战火。魏州人民感念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698年)为其建造了生祠,以报恩德。安史之乱中祠堂废于战火。所看到的祠堂碑立于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于旧址复建狄仁杰祠堂,立碑记其事。1982年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修亭、桥加以保护。

名胜列表

卧龙槐

卧龙槐位于县城内西街中段路北侧,是明代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花园门前所栽,距今约五百年。刘遵宪、原籍西未庄乡刘军庄人,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后任朝迁要职,告老还乡后,在县城西街购置宅院居住,当时路南为住宅区,有大型建筑藏书楼等,路北为宗祠、花园赏玩之所,占地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现已建为民宅。刘姓后人现传至二十世上下,古槐区周围和刘军庄仍居有其后人。古槐历经风雨沧桑,做为古城发展之见证,现仍枝叶茂盛,尤为独特之处,是东端平伸一枝,酷似龙型,头部有枝角上促,嘴眼明显,栩栩如生,游客多慕名而来,叹而观止,真乃冀南第一古槐也。1983年大名县人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陨石

原位于县城北关大名师范南端董家花园内,体积约为13立方米,重量5.73吨,呈不规则状,一面有孔,形似太湖石,《资治通鉴》有陨石落于大名的记载,但是否此石,尚无考究。1987年至县招待所院内,1995年在天池公署摆放参观,2002年迁至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院内建亭保管。1983年大名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AA级景点。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大名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醻”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石窟和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造像艺术影响深远。

何弘敬墓

何弘敬墓志铭为中国已出土中最大唐代墓志铭。墓志有盖均为青石质。志盖呈顶式,顶面边长0.96-1.00米,底边长1.88-1.96米,厚0.88米。顶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大师庐江何公墓志铭”。四周有四*浮雕兽面及四神,四*交角处浮雕牛,马等动物。雕工精美、神态生动。四侧边雕刻波浪,图案简炼,线条流畅。墓志为正方形,边长1.95米,厚0.53米。表石四侧边的中部雕刻花卉,供养人,上下雕刻波浪,花瓣,墓志镌楷书60行,满行58字,共3800字。

大名府古城遗迹

大名府古城遗迹位于现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双台村为中心,现在的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分外城和内皇城(也称宫城),外城周长48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内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大名府帮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毁于漳卫洪泛。一九九二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名天主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位于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径1.42米大钟,正门上方3米处的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

朱熹写经碑

朱熹写经碑,又名“朱子太极石刻”,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书丹蔡元定刻,行书窠字体。立于常州府,即现湖南长沙市,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废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学畿南按照南宋传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朱熹写经碑”,最初镶嵌于大名府学“明伦堂”大殿山墙上,1986年迁至今址。碑砂石质,高1.8米,宽2.9米,厚0.3米,重4.2吨,座为丰槽角基。明代畿南重新翻刻并立,碑文摘录《易经》里一段文字,概括了宇宙间变化原理,共111资,每字16厘米×13厘米见方。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文操神道碑

马文操神道碑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位于大名县寺庄村西,后移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青石质地,碑首、身为一体,原座已失。现通高3.40米,宽1米,厚0.36米,为龙首碑。碑首高1.17米,宽1米,厚0.36米。碑首阳面题额篆刻“大晋故赠秘书兼马公神道碑”,3行4字排列。碑身阳面行书碑文,共计3390余字,为晋高祖石敬塘令贾纬为马文操撰文,高廷矩书丹立碑,主要刻记马文操生平、家世及大晋对其家庭后人的册封,碑文字体如行云流水,有很高的书法价值。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