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卡侬历史
详细举例来说,2007年迪卡侬成立苏州工业采购部,作为自行车生产、检测以及采购为一体的基地,每年生产的山地自行车超过10万辆,在媒体对该制造中心负责人的采访中提到,「自行车从设计、采购的环节都要想到成本」。
同样压制成本的,还在于门店的扩张上,迪卡侬拓展一线城市的表现并不算激进。
根据界面新闻消息,截至2014年11月27日,迪卡侬已经在中国46个城市开设了101家概念商场,其中约35%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30%在天津、重庆以及各省会类城市,剩下35%在如诸暨、鞍山、廊坊、蚌埠、昆山这类三四线城市。
而在适应中国本土化中,迪卡侬选址不会选择在城市中心地带,首先在相对偏远的城市郊区,除此以外,也会采取最低要求4000平方米、自建物业、卖场位于一层、有户外运动区等要求。
所以,压低成本、本土化下的开店节奏,也能解释迪卡侬为何不做加盟形式。
最后,省钱的地方还在于在迪卡侬的营销推广。
迪卡侬官方曾向媒体表示,其宣传费用被控制在营业额的1%以内,事实上,在诸多体育赛事中,明星产品代言中,也近乎见不到迪卡侬的品牌身影。
而这些剩下的成本,迪卡侬官方也称会更多用在材料质量,以及用户体验,甚至说「免费练、玩」本就是经营这门生意的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迪卡侬更像是个切入「全民健身」的平民品牌,「让最广泛的大众,共享运动欢益」,也是迪卡侬体验式消费的主旨。
做「健身版迪士尼」成为了更多人对迪卡侬的印象,而除了体验式消费的生意以外,「能让大部分人动起来」,也是更多品牌需要为运动健身作出的内容价值。■ GYMSQUARE
-END-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