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指出:“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壮丽进程中,两院院士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坚持不懈科学报国、教书育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本期,我们刊发4位党员院士的感人事迹,讴歌两院院士群体的光辉足迹!
“新学期开学后,我已经给本科生上了3次课了,这个学期我要讲授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下半年还有博士生的课程⋯⋯”
恰逢开学季,采访时间一再后延,9月23日上午,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信息实验楼的院士办公室,记者见到了87岁高龄依然活跃在教书育人一线的两院院士王越。
王越是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战略科学家、工程教育家、雷达与通讯系统专家。自1993年他站上北京理工大学讲台的那一刻起,26年来从未间断。他一心投身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育,被学校师生亲切地誉为“大先生”。
王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心中,“课比天大”
26年如一日登台授课
一头黑发一丝不乱,蓝色竖条纹衬衣搭配红蓝相间图案的领带⋯⋯记者面前的王越院士,穿着考究、言谈严谨,一点儿看不出他已是耄耋之年。
“正装和领带是王院士上课时的‘标配’。他经常对我们讲,上课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有丝毫马虎。这么多年来,每次上晚课的当天,院士都不会安排其他事情,专心致志地备课⋯⋯”陪同采访的王越院士秘书贾子荐敬佩地说。
每周三或者周四晚上6点半,在信息教学楼教室,王越都会风雨无阻地登上讲台,为近百名本科生讲授《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课程。一讲就是26年。
在王越心中,“课比天大”。如今耄耋之年,他全程站立授课的习惯始终没有变。一次,王越受邀到外地参加一个教学研讨会,为了不耽误晚上6点半的本科生课程,他特意安排下午4点半抵京。当天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晚点了,尽管已经做了其他教授代课的预案,王越仍然不顾旅途劳顿,坚持让司机从机场直接把他送到教学楼下。
那天,王越赶到教室时,时间刚好是6点29分,他没有休息一分钟,一口气连讲3节课。等他下课回到家,吃上晚饭已经是9点半了。
年过八旬,王越依然这么拼命,让人尊敬更让人心疼。他说:“教书育人是我的第一职责,为了这份光荣使命,我心甘情愿。”
以国家战略需要为第一选择
信息安全对抗专业是北理工的“王牌专业”之一,共培养了1500多名毕业生,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越院士的理想和信仰——以国家的战略需要为第一选择
而这个专业的诞生,和王越息息相关。1998年,着眼于国家信息安全需要,王越在全国率先申请开设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新专业不只是创建,更要建出水平、建出成效。没有团队就自己组团队,没有教材就自己写教材,论证教学方案、研究教学方法、培育师资队伍⋯⋯几乎所有事情王越都亲力亲为。2018年,王越作为带头人的“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首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以国家的战略需要为第一选择,这是王越年轻时就有的理想和信仰。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本可以报21个志愿,他却只选择了电讯专业。王越回忆道:“我小时候正处在抗战时期,当时家在天津沦陷区,亲身经历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亲友遇害,抗战后期日军封锁消息,邻居偷偷保留的短波功能收音机常为大家带来振奋的消息,这让我在心中悄悄选定了无线电报国的志向。”
一生的大志向,在王越强烈的家国情怀中开始萌芽。
1951年,王越如愿成为大连大学工学院电讯专业的一名学生。大学毕业前夕,王越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虽然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我的入党过程一波三折,一直到1977年我才加入党组织,但是我立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志愿始终没有改变。”王越坚定地说。
大学毕业后,王越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安全对抗领域的研究工作,直接推动了相关国防科技领域的发展。在他履职北理工校长期间,学校首批进入211国家重点大学行列。“北理工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所理工科院校,传承红色基因,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优秀人才是核心,是第一价值导向,是必须履行的职责。”对此,王越有着坚定而清晰的认识。
“高校最本质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
“我将捐出全部奖金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本科生的基础教育。”去年9月7日,在北理工首届“懋恂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上,获奖的王越当场表示。
北理工“懋恂终身成就奖”每5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2人,奖金100万元,以表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教师。
图为王越给本科生上课
在王越的心中,本科教育极为重要,他一再强调“高校最本质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王越回忆说:“我读本科时,学校派出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其中一位老师是毕德显院士。这位中国雷达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始人担任系主任,主讲基础课,两节课可以深入浅出地讲完20多页讲义。我是他的课代表,受毕院士的影响很深。”王越始终以老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非常看重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的训练,他担任北理工校长后一直强调这一点。
“我们不能光讲理论,还要看应用和实践能力。”王越说。放眼未来,着眼大局,王越将教学改革与科技竞赛紧密结合,组织推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至今已经坚持开展20余年,成为国内有关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重要赛事,对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不知不觉,一上午采访结束了,“我个人的事情要少说,多谈谈怎么搞好我们的大学基础教育⋯⋯”临别之时,王越院士一再嘱咐。
责任编辑:丁兆丹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