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车从车机领域逐步颠覆传统,传统车机也日渐从新车中渐渐淡出。目前自带车机也慢慢进入深度定制的 Android 时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和更多诸如高德地图、喜马拉雅、QQ 音乐等适配了车机分辨率和使用习惯的软件有更好的结合。
但并不是每一个车厂的软件工程师都能有充足的精力来消化来自各行业用户的需求,加之各系统中建立起来的封闭体制,这类车机和传统车机对比,除了可以联网享受不再是离线数据资源的地图导航资源,也没有太多更大的进步了。而新能源车型的车机,则开始转移至基于 Linux 并深度打造自己配套的 OS, 体验上会大幅超越传统车机的限制和非人性化设计。
同时各家互联网大厂开始通过手机进行有线或是无线的方式进行投屏,以此来替换原有相关显示,实现「车」和「机」的融合互联。因此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就个人体验对多款类型的车机方案进行对比,供对车机体验有要求的朋友参考。
Tesla 车机系统 | 推荐指数:★★★★☆执笔此篇文章之时,我也恰巧购入了一辆 Tesla Model 3,正好一起来聊聊车机方面的内容。说实话,在这里引入 Tesla 车机,并不是十分恰当。因为 Tesla Model 3 连仪表盘都没有,这块 15 寸的大屏幕基本上就是整个车的中枢神经,用户需要在上面完成除了方向盘、油门和刹车外的所有交互。
从提车后你对于车内细节的每一处设置,以及日常上车后的相关细节调优,这个大个儿 iPad 就像是你的万能管家,会完成你对于驾驶想法的每一个实现。
Tesla 的车机不允许你自行安装任何 App,也不会像 CarPlay 一样提供你可以选择的第三方 App,导航、音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服务。但 Tesla 带给车主的更多是车机交互和日常使用中的顺滑与体贴。特斯拉中国对于车机本地化也不仅仅是像一般车厂选配一个标准的车机 App,而是与各厂牌深度打造了符合其风格调性的一体化服务,除了 UI 和交互保持高度一体性,在开启和切换也没有任何的等待,算是一个值得赞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