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时,孩子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他们做事全凭自己心愿:饭不好好吃,觉不按时睡,出去玩耍不到天黑不回家,孩子也成了家长口中的“熊孩子”,其实这只是孩子缺乏自律性的表现。
自律是强大和改变孩子的最好方法,而科学家把孩子的3-6岁比作“潮湿水泥”,这句话表示孩子85%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都在此阶段形成。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自律意识,家长需要从这5个方面入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形成规则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给孩子灌输规则意识,他是不会懂得吃饭为什么要按时吃,电视为什么只能看一个小时的道理的。而心理学家塞因德兹表示:人就如陶瓷,小时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雏形。因此,若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越早培养规则意识越好。
自律的提前是他律,给孩子日常生活中设立规则,让孩子有规则可以参照、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告诉孩子“早上7点起床,早上九点睡觉;三餐要按时吃饭,错过饭点就没有饭吃;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纳整理”等,当给孩子树立这些规则后,孩子心里就有了遵守的标准,做事也就更有目的性。
二、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很多中国家长有一个思维误区:把孩子应承担的责任与后果揽在自己身上,总觉得让孩子承担后果是在惩罚孩子。其实结果却恰恰相反,让孩子承担后果,是让他明白做事要有分寸,量力而行,对自我进行约束,也能让他拾起教训、改正自我,同时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自律意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