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张瑾 王婷婷 部分图片自视觉中国
近日,有网友在某网络社区平台发帖称:“孩子在成都双流区读小学”,学校频繁安排各种教育APP的使用,布置电子作业,其中重点吐槽了“‘一起小学学生’、‘一起中学学生’(现在改名为“一起作业’)、‘晓黑板’、‘安全教育平台’等”。
针对该网友提出的种种问题,记者就涉及到的相关单位进行了一番走访,同时就学校应该如何规范使用教育类APP采访了教育主管部门。据介绍,在学校,教育类APP的使用有一套严格的规程,并非什么样的APP老师都能随意让家长使用。
根据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开展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备案工作,规范教育移动应用管理,只有经过了提供者和使用者“双备案”的教育类APP,才能够进入学校得到使用。
那么上述网友提到的教育类APP是否经过了备案?
对此,记者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备案查询网站(https://app.eduyun.cn/)查询发现,上述三款APP均经过了备案程序,广大家长也可通过该网站查询孩子正在使用的教育类APP是否符合规定。
据了解,接下来,成都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对教育移动应用备案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将备案情况纳入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相关考核评价,对落实不到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安全地使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
网友吐槽:学校让使用的教育类APP疑似泄露隐私信息近日,有网友在某网络社区平台发帖称,“孩子在成都双流区读小学”,学校频繁安排各种教育APP的使用,布置电子作业,其中重点吐槽了“‘一起小学学生’、‘一起中学学生’(现在改名为“一起作业’)、‘晓黑板’、‘安全教育平台’等”。
该网友表示,“以‘一起中学学生’APP为例,注册登录APP需使用家长手机号、微信号、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进行捆绑;下载注册了一次后,各种线下线上的教育机构,就每天电话轰炸,推销课程”,质疑存在隐私泄露的问题。
同时,该网友提出了“成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一起中学学生’APP的捆绑”问题,根据一份由成都市教科院发布的《关于举行成德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监测的通知》,该网友质疑成都市教科院“以监测之名要求成都相关学校必须使用”“一起中学学生”APP。而“国家网信办2020年11月17日网站消息《关于35款App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的通告》,其中就有‘一起中学学生’、‘晓黑板’两款成都教育常用APP。”
另外,该网友还表示,“前不久,‘一起中学学生’APP通过学校通知下来,以给孩子提供教辅材料为名,要求每个学生家庭提供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强行搜集学生隐私信息”。
对于“安全教育平台”,该网友称,“APP没有涉及捆绑家长手机号等问题,作为家长还可以接受,但其实绝大多数安全作业都是家长自己做完的,基本流于形式。”
针对该网友的网帖内容,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记者走访双流区棠湖小学:
利用APP进行综合素质考评,
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记者了解到,双流区棠湖小学就在使用“晓黑板”APP。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备案,棠湖小学从2020年9月份开始使用“晓黑板”APP,目前主要是在一至二年级进行试点使用,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对于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的原因,该负责人说,其主要源于教育部在2019年提出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相关课题小组,不断探索和思考如何在评价体系中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各项指标,让评价体系可视化。在参观和学习其它学校的相关经验后,棠湖小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对“晓黑板”APP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了深入考察后,选择了这个平台开始尝试。同时,该负责人表示,利用“晓黑板”APP开展此项工作,能大大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帮助老师在了解单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快速了解班级整体情况。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在“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基础上,设立了33种评价指标,制作了33种与之相对应的实物评价卡片。班主任就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发卡片的形式进行反馈评价。
棠湖小学一老师表示,评价卡片上面有相应的二维码,家长可以用“晓黑板”APP进行扫码积分,依托该平台,学校可以一目了然地统计到学生每个指标的获得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素质评价考核,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各项指标的均衡程度,来调整学校的教育和评价体系。
那么,是否存在“通过该APP布置电子作业”的情况呢?
该负责人解释,在APP的具体使用上,学校仅统一要求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而对于该软件其它的打卡功能,例如:布置作业、发通知、朗读、背诵、听写等,则是根据老师的习惯不同,自行选择。“除了综合素质的考评外,没有强制家长使用,家长自愿选择用还是不用。”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在使用这款APP以前,各个班主任也向各位家长传达了要秉承“家长自愿”的初心,毕竟APP的使用,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家长陪孩子长期参与的过程。“绝大多数家长是非常支持的,并且能够积极正面应对。对于部分操作不便的家长,学校也不做硬性要求。”
成都市教科院:
APP是在备案库中选择,
今后会进一步加强监管
关于网友所称成都市教科院“以监测之名”要求相关学校下载使用“一起中学学生”APP的情况,记者从成都市教科院了解到,今年11月18日,该院的确发布了《关于举行成德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监测的通知》,其监测背景为作为相关实验区的牵头单位之一,成都市教科院从研究的角度,拟定从初中数学学科开展探索数据驱动的学生精准评价。
同时,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相关规定,成德眉同城化教育评价监测联盟周期性地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因此,成都、德阳、眉山运用了一起科技公司的智能作业系统技术平台,在上述三个地区进行抽样数据采集,基于大数据开展学生线上学习行为和效果研究,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执行和操作规范。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自愿选择参与。
对于为何要选择使用“一起中学学生”APP作为抽样平台,成都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该APP通过了教育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是在备案库中进行的选择,整个流程符合规范,并且双方签署有关于用户隐私的保密协议。协议规定,在信息安全方面,该APP要全面按照公安部系统等级保护三级要求部署(除政府、金融类企业以外的最高级),以最高要求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及隐私,并定期邀请外部专家机构联合预警监测;“一起作业”、“一起中学学生”、“一起中学老师”无付费入口,老师、学生使用的所有功能免费;相关数据严格保密。而若不使用APP进行此项监测,该负责人表示,那么整个过程将会非常漫长,并且会增高成本,通过APP则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针对网友质疑的该APP存在隐私泄露和被国家网信办“点名”的问题,成都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网信办于2020年11月17日发布《关于35款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的通告》后,他们也关注到了此项信息,“一起教育”也收到了相关通告,同时进行了整改,并且与中央网信办以及app治理工作组汇报了整改情况,成都市教科院于2020年12月3日邮件确认了其已完成整改,同时获得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其结论为符合信息安全技术个人安全规范要求。
此外,对于网友反映的该APP以提供教辅材料为名,要求需要领取教辅材料的学生家庭提供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成都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问题不属于双方合作的内容,事先也不知晓,后经查询了解,相关教辅材料是免费赠送给学生使用,现已责令其撤回相关赠送教辅资料的活动,今后也会进一步加强监管。
官方回应成都市教育局:学校使用教育类APP需要经过“双备案”针对网友提出的学校和老师应该如何规范使用教育类APP的问题,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学校,教育类APP的使用有一套严格的规程,并非什么样的APP老师都能随意让家长使用。
近年来,省市教育部门就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开展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备案工作,规范教育移动应用管理,只有经过了“双备案”的教育类APP才能够进入学校得到使用。
那么什么是“双备案”?
根据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凡是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都要进行提供者备案和使用者备案的“双备案”工作,其中,提供者备案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各省分头实施、单位属地备案”的原则,向其住所地或注册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使用者备案根据隶属关系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公众可以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备案查询网站(https://app.eduyun.cn/)查询教育移动应用的备案情况。
也就是说,教育类APP要进入学校得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使用,必须是进入了教育部备案库中的APP,“而能够进入备案库中的APP,都是经过了专家团队测评和审核,通过了技术检测的才能进入。”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网友提到的“晓黑板”“一起作业”等,都是备案库中的正规APP,至于中途为何会出现被国家网信办点名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监督到APP存在新的漏洞,也是会进行点名并要求其整改的,如果整改不到位就会被下架,但如果一旦查实其存在故意泄露用户隐私等情况,则会依法依规作出处理。
另外,对于该网友提到的安全教育平台,该负责人表示,安全教育平台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活与安全>指导纲要(试行)》等相关文件,开发研制的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平台,其主要包含了校园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平台系统课程学习和专题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减少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而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日渐提升,为了让学生更加方便的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于是研发了手机端APP软件。目前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安全课程设置为幼儿园——初中每学年14——16课时(平均每两周1课时),高中每学年8课时(平均每月1课时),每个课程的学习时间只需花10分钟左右。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倡导在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下,一起来完成相关学习,而不是全部由家长代劳,对于确实操作困难的家长,学校也有专门的班会课来辅导孩子完成。
据了解,接下来,成都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对教育移动应用备案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将备案情况纳入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相关考核评价,对落实不到位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安全地使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