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岁的孩子心理特征,2-3岁孩子心理特征

首页 > 时尚 > 作者:YD1662023-06-03 03:50:59

果妈阅读的朋友,你好,我是果妈阅读的创始人果妈李璇,很开心能够与你在这里相遇。

每天准时为你讲述果妈阅读【家庭教育100讲】,希望这美丽的相遇能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带来的美好生活。

12-18岁的孩子心理特征,2-3岁孩子心理特征(1)

前面我们讲到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进入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发展。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它的开始与结束并没有明显的标志,有的孩子,可能会稍微早一点,有的孩子可能稍微晚了一两年的样子。青春期大约持续10年的样子,基本上都是从11岁或12岁开始到20岁左右结束。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的生理特征会发生一些变化,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出现一些第二性征,他们逐渐在身体上开始向成人去过渡,逐渐发育成熟。

那么同样地,他们在心理上也会逐渐的发育,同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所以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会非常渴望独立的空间,自我意识加强,感觉自己长大了,对成年人说的东西开始质疑,不太相信。

当然,毕竟他们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会经常碰壁,他们又不得不从父母那里寻找方法途径或者帮助,再加上在青春期,经济上也不能够完全独立于父母。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出现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看起来表面上他们什么都不在乎,天不怕地不怕。

但是从众心理很强,特别在意身边的伙伴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于是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用特立独行、奇装异服、独树一帜的发型等方式来宣告自己的独一无二性,但内心又担心脱离集体,内心诸多的冲突也会产生。

所以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父母应该随时接纳孩子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孩子会紧张、焦虑、自卑,有的孩子会叛逆、抵抗也会回避,其实这些也都是成长过程当中非常正常的现象。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有一些担忧,到了这个时候,我到底应该怎么样去跟孩子去相处?

我常常在讲述当中讲一句话,亲子关系先于教育,其实只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足够的,你和他之间是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那么,即便在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出现一些这样的心理的变化,你也不会太过焦虑。

所以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源头,有了这份爱的基石在,你就可以陪伴孩子走过青春期。

二、青春期时会出现的主要问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定位人生的12—20岁左右为青春期,我们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形成“自我同一性”。

所谓“自我同一性”,指一个人能统合自身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稳定的自我。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我是谁”有了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

在人生发展的这个阶段,要整理出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得分外困难了。

可是, 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解答,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否则就会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每一个人要顺利的完成青春期的蜕变、建立起自我同一性,首先要了解和克服的,是这个时期特有的心理现象:过度的自我关注。

12-18岁的孩子心理特征,2-3岁孩子心理特征(2)

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大部分人,都非常关注自我形象,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大家就好像生活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评价。

曾经有一个老师给我分享她的学生的故事,因为学业压力大,每次考试前总会紧张的满身冒汗,甚至不愿参加考试。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他说担心如果成绩不好,别人就会觉得他笨,看不起他。当问到“究竟谁会说你笨”时,他愣了一下,说:“所有人,所有人都会说。”

这个学生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他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觉得别人都在评价自己,可另一方面,这个“别人”是非常笼统的,是自己假想出来的。

他看似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可实际上,他对他人真实的想法根本不在意,他内心中最关注的,还是他自己。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有这种特别的自恋。

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需要从他人的评价中,拼凑出自我的形象和概念。

越是找不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越关注自我。

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心理,会带来两种典型的反应:

一种:是对外界标准非常的顺从

既然别人的评价很重要,那我就按别人的评价来。别的同学都在网络游戏中厮*,那我也要想方设法的参与其中;别的同学都在穿名牌,那我也得绞尽脑汁亮出衣服和鞋上的大LOGO。

这样一来,他人的评价就变成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如果我得到了他人的认同和赞扬,我就很有融入感,得意骄傲。如果得不到,我就会陷入不被认可的自卑之中。

如果孩子日常的行为模式就是顺从他人的评价,那这将很难发展出坚定的自我认同,只会失去自我,变得没有主见。

另一种:是对外界标准非常反抗

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通过反抗父母,来宣示自己的独立。

父母觉得应该好好学习,我偏觉得学习无用;父母让我少玩手机,我偏将手机视为挚爱……父母越是批判,我们就越是反抗。

因为我们就是想要通过坚持特立独行的行为,来告诉他人:“我与你不同”,从而确认“我是谁”。

可是,刻意的反抗也是另一种的在乎,因为我们要确认的价值,还是建立在我们所反对的东西的基础上。

因此顺从和反抗其实是同一种东西,只是表现出来的面目不同而已。在这两者之上都很难建立起自我同一性。

三、如何才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呢?

电影《无问西东》给出了答案,清华学生吴岭澜文科成绩全部满分,而理科却都不及格,这让专业是理科的他深受打击。

在和老师梅贻琦谈话时,梅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转到文科,他坦言道:因为当时最好的学生都会选择读理科。

梅老师便问他求学的目的是什么,问他对自己是否真实。吴岭澜不解地说,我不关心是否对自己真实,每天我把自己交给书本就够了。

面对这样的回答,梅老师告诉他:“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盲目的踏实,但却丧失了真实。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洋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这就是真实。”

所以从这里我们得到了自我同一性获得的标志,是对自己的真实在自我统一性探索完成后,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的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

这时候的我们,既不会盲目的顺从他人,也不会刻意的叛逆,我们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能够接受不同、容纳矛盾,形成对自己的忠诚。

要达到这样的发展目标,着实不易,其实我们现在很多的成年人都还没有完成自我统一性的探索。

进入青春期后,大家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不可避免的会感到困惑和烦恼。

事实上,在人生的重要转折面前,你们所产生的种种喜忧参半、患得患失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

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担心和疑虑体现了你在寻找自我同一性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

你不必因此而感到焦虑,因为这是我们必经的人生发展阶段,也唯有经过这样的探索,我们才能建立好自我同一性,找到真实的自己。

在最后我要提及在青春期的时候,或者说在成年之后,如果我们想要去建立好自我同一性,有一条最为简便的途径——阅读。

在这里要提到的阅读,它并不是说阅读某些工具书,而是真正的去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用文学作品来构建自己的价值观。

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都是通过一本又一本的世界文学名著来建立起来自己的三观的。

所以如果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没有在青春期的时候进行过这样的探索,那么你可以在之后成为父母的时候,陪伴孩子一起去阅读,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探索我是谁的过程当中可以去采用的一个方法和途径。

如果你想更深入系统的学习,或者你想去了解世界名著的阅读,那么可以欢迎你加入果妈阅读。

我们在线上有听说有社群,我们在线下有读书会,还有世界名著的精读会,欢迎你关注微信公众号【果妈阅读】,也欢迎你加入会员,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为更懂孩子的妈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