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制种水稻抽穗扬花期,在制种大县攸县,今年田间玩起新花样:无人机在稻田上方约两米处盘旋,所经之处掀起阵阵稻浪,帮助杂交水稻制种完成“赶花授粉”。
“无人机飞行时,旋翼转动能产生强大风场,吹动水稻父本的花粉落到母本的柱头上,完成授粉、结实。”攸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站长庞嘉说,有了无人机“做媒”,杂交水稻制种多了几分“注定的缘分”。
在无人机“上岗”前,杂交水稻制种由人工授粉。“100亩田要请10个到12个劳力,连续赶粉7天到9天,按照每人每天100元工钱算,人工成本要7000元以上。”在攸县新市镇何岭村的稻田里,制种大户夏军算起了账。
从2021年开始,夏军探索全程机械化制种,添置了一整套飞行设备,百亩稻田“赶花授粉”3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每亩降低成本3%。更重要的是,机械化制种打破了水稻父本、母本的行距要求,以往父本在完成授粉后需要被清除,以保证种子纯度,现在小行距变大行距,父本、母本可分批次收割,降本又增效。
“我们现在是授完粉后先割母本,等父本成熟后再收割一茬,一亩田的父本产出有200元钱左右。”夏军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粮食安全。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湖南杂交水稻制种重要基地,有着40多年水稻制种历史的攸县,不断向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要生产力,在全县持续推进杂交稻全程机械化制种。
“水稻制种是科技密集型产业,必须联结科技和资本,整合好各类创新要素。”攸县副县长邱铁勇介绍,近年来该县通过奖励资金引导和支持,已发展杂交水稻制种5.2万余亩,百亩以上制种大户300余户。今年,攸县建立了两个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区,全县制种行业共有无人机160余台,无人机授粉应用率超84%。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卫红
编辑/筱安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7352733309(吴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