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茶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人们研发出了很多相关器具,以最大程度地将茶的香味激发出来,满足了人们对于日益精细化的饮茶需要。
其中的烹煮器具,专门为煮茶所用,材质也根据不同茶叶的品种有所不同,古人在烹煮不同的茶叶时,会特意选取不同的工具,来提升口感。
《茶经》的作者也大力倡导煎茶,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关于煎茶的方法,在煎茶过程中多用茶饼,将茶饼碾碎成粉末,最大程度地释放口感,最后进行烹煮,释放茶的清香。
在烹煮过程中,会释放出旋律,旋律是否优美成为茶品质的一种判断方法,文人墨客对于这一现象大力追捧,喜好在闲暇时刻煮上一壶茶,再弹奏几许乐章,来消遣生活,增加情趣。
饮茶的器具也会跟随烹煮的原则进行改变,风格和形态各异,鎏金、琉璃、陶瓷之类的器具价值虽不菲,却一再被人们追捧,尤其在一些身份地位较高的家庭中,常常被收藏珍视。
在唐朝墓中出土的金银丝织笼子便是由金银丝编织而成,专门用来烘烤茶团,制作考究,工艺也非常精细,令人不禁赞叹。
在唐朝,茶文化开始走向普罗大众,皇室中人讲究器具的奢华性,使用更加精巧的金银器具,而在民间则使用陶瓷等种类的器具。这也正体现了唐代茶文化的包容和适应性。
同时唐代对于茶的储藏和保管功能非常重视,一些贮茶、贮盐器具盛行,通过不断地精进这些器具,从而更好地保存这些茶叶。
唐代阎立本的画作《斗茶图》展现了当时斗茶的风俗,细致地描写了当时唐代民间的饮茶风俗和斗茶情景。
斗茶是唐朝开始兴起的与茶相关的比赛,是茶文化在民间的一种展现。斗茶在众多地区流传,每年向皇室进贡的贡茶便是由斗茶中的胜利者,往往十分精细,品质优良。
慢慢地,斗茶成为评判茶叶优劣的一种形式,在往后的岁月中一直流传下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叶品质的改良,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白、孟浩然、杜甫等人也常常写下诗歌来描写或赞叹茶叶的清香:“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等等都是千古名句。
这些诗歌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茶的喜爱,很多文人僧人感悟到茶中的禅意,成为茶道中人,女皇武则天就曾将茶作为礼物送给禅宗六祖慧能,以表示自己的重视。
朝堂也在很多地方开通了贡茶院,来采用品质较为优良的茶叶,专门送到皇宫供皇室使用,有时外邦使臣来到大唐,朝堂也会将茶叶作为赏赐,让其带回国度。
将茶文化传播出去,彰显了唐朝宽阔的胸襟和包容大度的风范,传播了唐代的文化,让大唐天子的威严在外邦有所体现。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唐代时期人们对茶的重视,全方面覆盖的茶文化影响到了全国范围的百姓,促进了茶文化的创新和传播,帮助了茶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茶文化熏陶民族精神,形成华夏独有品格随着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重视,茶慢慢成为我国文人的一种精神内核,茶文化其中的恬淡宁静的氛围慢慢转化成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在丝绸之路中,我国的茶器具和茶叶也慢慢开始流传,在众多国家之间播下了关于茶文化的种子,并在后世开始生根发芽。
比如今天的日本、韩国等,都是受到了我国茶文化的影响,才开始形成了培养茶文化的意识。
绚烂的茶文化在其他国家开出了花朵,带动了其他国家喜茶、品茶、饮茶的意识,帮助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体现了我国茶文化本身具有十分强大的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