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曹承娥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是名篇《生查子·春山烟欲收》中的经典词句。只因为思念的那个人穿着绿色的罗裙,所以爱屋及乌,对随处可见的绿草也格外怜惜。
那么问题来了,令人魂牵梦萦的绿罗裙是用什么染成的呢?
植物染料:来自大自然的染色工
人类最早获得的染色原料来自于大自然,主要包括矿物染料、动物染料和植物染料三类。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利用赤铁矿粉来染红色了,但在后期的不断探索中,他们发现植物染色的着色效果和牢固度更佳,具有明显优势。经过反复实践,他们练就了一套使用植物染料染色的技艺,于是植物染料逐步取代了矿物和动物染料,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人们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皮等部位中提取天然色素做成染液,根据自身需要,染成相应的图案和颜色。植物染色在我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指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极色,其余颜色均为间色。除白色外,其它颜色主要靠植物染料来获取。单独染出各种间色的植物不多,通常情况下多用三原色复染所得。比如那条令人魂牵梦萦的绿罗裙,就是用黄色和蓝色染制而成。
红黄蓝黑齐上阵,谁持彩练当空舞
(1)红色系
红色系包括赤、朱、绛、茜、彤等颜色。染红色的植物很多,其中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主要有茜草、红花和苏木三种。就染出颜色的饱和度与牢固度而言,红花最高,茜草次之,苏木最低,正好满足了人们对多种红色的需求。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是茜草科茜草属的草质攀援藤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适宜种植。其根状茎和节上的须根含有茜素,能染红色。茜草是我国最早使用的红色植物染料,在《诗经》中被称为“茹藘”。据《汉官仪》所云:“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是其处也。”足见茜草作为染色植物的重要性。
古人利用茜草染红色时,会加入明矾作为媒染剂,从而使颜色色泽明亮,兼具良好的耐洗性。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就是茜草加入明矾染制而成。
茜草种植方便,且春秋两季均可采收,晒干收藏后四季可用,同时染色便捷,易操作,所染材质多样,是古人常用的染红植物。
茜草 (摄影:徐文斌)
茜草的根 (图片来源:昵图网)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名红蓝花、刺红花,是菊科红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茎中下部的叶子有锯齿,齿顶有针刺;黄色的小花聚集成一个头状花序,慢慢会变红;瘦果乳白色,可榨油。
古人利用红花直接染色,尤其是在其花瓣绽放初期,色素含量相对较高,既能作为食用色素,又能用来浸染织物。
红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虽无染料价值却有药用价值;红色色素易溶于碱性溶液,不溶于酸性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会形成红色沉淀。利用碱性溶液将红花中的红色素提取出来,再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进行中和,使红色素沉淀出来,这样反复操作多次,将沉淀状的红色素捻制成小饼,即为古人用的胭脂。
这么一想,或许正因为古时的胭脂是由植物制成的,贾宝玉才有了吃胭脂的喜好吧。
作为红色染料时,需将红花中的黄色素分离出来,这样染出的颜色才更显鲜艳,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便详细记录了这种“*花法”。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古人将红花制成了“红花饼”,使用时只需先用乌梅水煎,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多次,就可以染色了。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还记载了防止红花饼产生霉变和配置不同浓度染料的方法。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掌握了相当高超的染色工艺。
刚盛开的红花 (摄影:张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