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更适合形容黄河。
一泻千里
yī xiè qiān lǐ
也作:一泻百里、一泻万里
褒贬色彩含赞叹意
结构述补
释义
基本一:助词,表示加强语气;泻:水急速地向下流;千里:表示流程远。形容江河湍急,奔腾直下。
比喻比喻发展迅速,不可阻挡。也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例句
大江滚滚,一泻千里,登上黄鹤楼凭栏远望,真使人豪情满怀。
苏轼的文章恣肆酣畅,往往有一泻千里之势。
出处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对。我行倦过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陆相控带。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唐 · 李白 ·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
这两个成语都可以形容黄河。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形容长江气势雄伟,规模宏大。一泻千里,江河奔流直下,又快又远,不可阻挡。李白有诗曰,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一泻千里更适合形容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