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是一种生存能力
作家余华说过:
“中国年轻一辈人里面,有很多优秀者,但很少有能扛得了事儿的人。”
深以为然。
我们时常见到,有人工作里受到一点委屈就心生抱怨,有人遭遇一次不幸就颓废不振,甚至有人遭受重大打击扛不过去选择轻生。
归根结底,这是缺乏反脆弱能力。
《水浒传》中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
宋江被招安后,按道理应该落个安逸舒适的好下场。
可事实恰恰相反,他最终服毒而亡。
原因繁多复杂,有对众兄弟的愧疚,更重要的是他不再被宋王朝需要。
一个人倘若遇到意外就崩溃,即使再优秀,也是无用。
要知道,意外从来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你只有随时扛得住,才有机会活下去。
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一次,他在一所大学讲课时问:“大四了,咱们班同学谁找着工作了?”
底下的一堆同学举手。
他又问:“你们都加入什么样的组织了?”
同学们的回答,大多都是公务员、大企业。
他接着讲道:
“你们这些找着工作的,还真别看不起那些没找着工作的同学,没准10年或20年之后,你们混得还不如当时那个没找着工作的人好。”
众人听后,都觉得这是心理安慰。
后来,他用“U盘化生存”的概念做了诠释。
“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意思是说,人要像U盘一样,不依附任何东西,自带核心能力。
如此,就算遇到突发情况,也能保障自己不被击垮。
如果你总是依赖稳定,毫无反脆弱能力,那么一旦出现危机便容易走向消亡。
反脆弱,不止是一种坚韧,更是为了保障自我生存。
扛得住危机,经得起风险,才有机会享受接下来的美好。
反脆弱让人在挫折中获得收益
看过这么一则故事。
二战期间,维克多·法兰克作为奴隶被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
他和其他人排着长队,在等待命运的宣判,所有人对这种生活感到恐惧、绝望。
唯独维克多选择以另一种方式面对苦难,他每天用玻璃瓶刮净胡茬,在集中营唱歌搞活动……
无论条件多恶劣,他都用积极的态度去生活。
二战结束后,他走出了那个人间地狱,更因这次经历,写下一本著名的书——《意义的呼唤》。
巴顿将军说过: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
有道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任何时候,机遇和挑战都是并行的。
一个人面临危机,越是沉着应对、迎难而上,越能收获丰厚的成长。
你要明白,与其不断消沉,不妨把时间拿来思考如何改变。
在反抗脆弱的途中,或许新出路便会柳暗花明。
还记得曾经风靡全球的诺基亚吗?
熟悉的来电铃声和标志的开机动画,充斥了当年的大街小巷。
自1996年起,诺基亚开始连续十几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龙头位置。
后来的事情,大家已经知道了。
随着安卓、iPhone问世,面对智能手机带去的压力,诺基亚最终无力招架,巨大的手机帝国土崩瓦解。
然而,事情到这里远没有结束,在所有人认为诺基亚已死的时候,它又悄悄爬到了世界第二。
2012年5月,李思拓就任诺基亚董事长。
上任伊始,他清楚意识到,若不反抗脆弱、寻求出路,诺基亚将遭致灭顶之灾。
于是,他在一次次尝试中,将诺基亚从手机业务转型至通信设备制造。
2013年,收购西门子所持股份,全盘接手诺西。
2014年,收购阿尔卡特朗讯全球业务。
2017年,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华为是第一大通信设备商)。
如今,诺基亚虽然早已不是那个手机巨霸,却成了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通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很喜欢一句话: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沧海横流,意外永远在所难免。
工作可能丢失,感情可能破裂,所有一切你都无法掌控。
唯一能掌控的,是提高反脆弱能力,让自己“因祸得福”从挫折中获得收益。
如同尼采那句名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