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机首次运行多久,可乐机每次通电才能工作

首页 > 数码 > 作者:YD1662023-04-19 14:24:36

1984年,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五年的可口可乐再一次成为了美国媒体笔下具有象征意义的代表物——《时代周刊》刊登了一期封面:“China’s New Face(中国的新面貌)”,一个衣着普通的中国人站在万里长城的背景下,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直白地表现了中国正在开放,人们将要开始新生活的景象。

这一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了雪碧及芬达产品。1985年,首家合资瓶装厂在珠海投产,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终于,可口可乐在1986年开始了与上海方面的谈判,在上海建厂的愿望将要变成现实。不过,这次可口可乐想建的厂子却和前几家不同——不是单纯的灌装厂,而是浓缩汁的生产厂。

由于浓缩汁的配方一直保密,美方要求这个厂由可口可乐独资。但在当时,中国尚没有外资独资的先例,政策上也并不允许。后来,中方代表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先由可口可乐建两个厂——一个浓缩汁厂,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白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子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中美两方各控股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

美方听后欣然应允。而这个直到1988年才建成的厂子,是我国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通过一道道复杂的手续,浓缩汁厂终于建起来了。不过,直到今天卢炳松也搞不明白,明明是在上海生产的浓缩汁,为什么要算进口?当时,可口可乐要提前半年申请配额,先后盖48个图章,才能把浓缩汁从浓缩汁厂运到隔壁的汽水厂。

经过一次又一次艰辛努力,可口可乐终于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1986年,上海厂兴建投产;1987年,南宁及大连厂投产;1988年,首家可口可乐浓缩液厂在上海投产;1989年,南京及杭州厂投产;1990年,天津厂投产;1991年,海南厂投产……

可口可乐的汽水厂以每年一家的速度稳步提升,在建厂过程中受到的争议也越来越少,中国人不再把这种略带药味的东西当作“美国象征”了。在可口可乐一路走来的历程中,正折射了国人逐渐开放的心态变化历程。

卢炳松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历程,而且,国人的开放程度远比他想象中的更快。

1986年年中,卢炳松鉴于上一次商业促销的教训,拒绝了一次在华赞助。当时,摇滚歌手崔健在一个由可口可乐赞助的世界摇滚乐比赛上得了一等奖,回京后想开一场个人音乐会,要找赞助商,于是就找到了可口可乐公司。起初,可口可乐欣然应允,但被卢炳松紧急拦下:“摇滚乐和崔健的歌在当时都是有争议的,赞助崔健的摇滚乐,不是要把可口可乐引向争议之中吗?”

不过,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向可口可乐要求赞助的项目找上门来。让卢炳松没想到的是,这次是中央电视台。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首次访华。BBC为此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要买片子播放,却苦于没有资金,于是找到可口可乐,希望对方能赞助20万美元,条件是在片子播放前后播放可口可乐广告。

当时,尽管对方是财大气粗的可口可乐,这20万美元也着实是个天价。“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卖一年汽水也赚不到20万美元啊。”卢炳松向中央电视台来人笑着说。不过,精明的可口可乐公司还是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善做生意的美国人很清楚,一旦可口可乐的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上播出,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形象已经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中国出现了。

尽管早在1981年的时候,可口可乐的广告牌已经出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球赛现场,但是,能够在国家电视台打出形象广告,依然被可口可乐公司视为一大进步。

而后,可口可乐的发展一路平坦。这并非因为在中央台播出了广告,而是因为,可口可乐所处的大环境,已经和它刚刚踏进中国国门时的情况大不相同了。

1992年,*南巡讲话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了。1993年,当时的轻工部批准可口可乐建立10个新厂。之后,武汉、西安、沈阳、郑州、哈尔滨、青岛、合肥、太原等多个瓶装厂陆续开始投产。

至今,可口可乐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最普通的饮料之一,当人们打开红色的汽水罐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瓶小小的汽水曾在中国经历过那么多的波折。

而这一切,对于当事人则真是印象深刻。以至于时隔30年后,很多人还能清晰地回忆出一个个细节。当时在引进可口可乐时起到重要作用的佟志广,此后担任了中国“入世”第二任首席谈判代表、中国谈判代表团团长。“当年引进可口可乐的时候,很多人已经说‘不敢想’了,可是我后来参加复关谈判(1991年—1993年佟任谈判代表),更多‘不敢想’的事发生了。”佟志广说,“1979年可口可乐进来的时候我就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走回头路。”

本文原载于《北京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纪事

作者:唐铮

流程编辑:孙昱杰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