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
腾讯这些业务有变动
停止服务!收费!
01 腾讯地图PC端将于11月11日停止服务
10月12日,腾讯地图在网页版弹窗公告称,腾讯地图PC端将于11月11日停止服务。根据公告,腾讯地图推荐用户下载腾讯地图APP。
凭借精准性和细致化服务,手机地图目前已渗透到每一个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一个手机地图客户端是现在的市场局势。PC版的地图已然成为小众服务。
资料显示,腾讯地图前身为SOSO地图。2013年12月,正式更名为腾讯地图。2021年10月15日,搜狗并入腾讯。2022年5月15日,搜狗地图下线,搜狗地图官网跳转至腾讯地图页面。时隔半年,腾讯地图PC端也宣布将下线。
早前特斯拉中国区车辆曾搭载腾讯地图,但收获了不少车主吐槽。特斯拉在2019年年底集中向中国区车主收集了他们的用车体验和意见,车主把矛头主要指向了腾讯地图。“反馈中,大多问题集中在地图导航不好用上。”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曾对外公布结果时说。
不过腾讯并未放弃地图产品。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7月25日,腾讯内部发文调整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组织架构和部分管理干部,宣布成立地图产品部和数字孪生产品部,同时撤销智慧空间产品部和交通平台产品部。新成立的地图产品部主要负责面向C端用户的腾讯地图和出行等业务。
腾讯之所以如此重视地图产品,不光是因为地图的工具属性,或许还因为地图与衣食住行均有所关联。
不过,与地图第一梯队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相比,腾讯地图的用户规模差距明显。根据Questmobile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APP月活用户分别达到6.3亿和3.16亿,而腾讯地图仅为3000多万。
据统计,腾讯今年已经陆陆续续下线了至少10余款产品,包括曾经红极一时的QQ堂、企鹅电竞、看点快报、掌上WeGame、搜狗地图、搜狗搜索App等。
当年与QQ农场、抢车位等游戏风靡一时的“花藤”也于10月18日14时59分59秒停止运营,关闭服务器,用户无法登录、使用花藤的服务,所有数据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全部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02 腾讯WiFi管家将于12月1日停止服务
近日,腾讯WiFi管家现已发布停服公告称,因业务调整,腾讯WiFi管家将于2022年12月1日零时零分起正式停止服务。
公告显示,用户届时将无法使用腾讯WiFi管家的任何功能和服务。在停止服务后,腾讯WiFi管家将依法对用户的资料等数据进行删除。
据悉,腾讯WiFi管家是腾讯公司旗下的一款免费WiFi管理软件,支持上亿公共WiFi热点,无需输入密码就可一键连接。
记者注意到,此次宣布正式停服前,腾讯WiFi管家网站曾公告,由于业务调整,腾讯WiFi管家于2021年12月31日开始从电子市场下架。电子市场下架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但卸载后无法从电子市场、官网安装。重新上架时间将另行通知。
2016年前后, 公共WiFi大范围普及。与此同时,一些手机用户在连接公共WiFi上网后发现资金被盗、账号密码丢失等问题。一些黑客也利用部分WiFi工具分享私人WiFi的功能,混入WiFi热点库,一旦手机用户接入该WiFi便可轻松实现资金盗取、隐私窃取。因此,大量WiFi连接工具不断涌现,比如,腾讯WiFi管家、WiFi万能钥匙、360WiFi等等。不过随着市场洗牌,移动运营商的流量套餐价格不断下降,用户对WiFi上网的依赖降低,WiFi连接工具日趋没落。
03 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
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受到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9月15日,腾讯会议联席主持人、自动会议纪要和字幕功能结束限免,并推出了面向个人用户的付费会员套餐。近日,腾讯会议客服向南都记者确认,针对个人用户会员,腾讯会议仅提供按月付费模式,而没有按次付费。
记者注意到,个人用户无论是否开通会员均限时45分钟。对此,客服人员向记者表示,自2020年1月24日起直至疫情结束,腾讯会议面向用户免费开放300人不限时会议功能。疫情结束后,将按照各项套餐规定的权益执行。
腾讯会议此次收费策略或许有迹可循。南都记者注意到,腾讯2022年第二季及中期业绩发布后,马化腾曾表示,未来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个人用户开不开会员都限时45分钟
腾讯会议逐渐成为上网课、居家办公等场景中的常用工具。
9月14日,记者曾收到腾讯会议推送的系统通知,通知显示,自9月15日起,联席主持人、自动会议纪要和字幕功能将结束限免。腾讯会议的300人不限时会议仍继续限免。
据了解,此前字幕、自动会议纪要、实时转写功能是不限时免费开放的。对此,10月31日,腾讯会议客服人员介绍,此前上述功能处于灰度测试期,所以不限时免费开放,现在该阶段已结束。
据腾讯会议官网信息,目前腾讯会议推出四种套餐,其中面向个人用户的套餐分别为,个人版免费,会员版30元/月;面向组织和公司的套餐分别为,商业版4788元/年起,企业版未标价,需要电话详询。
此次受到关注的即为新增的会员版套餐。
记者比较发现,个人版与会员版的权益差别主要为,云录制空间从1GB升级为20GB,字幕、自动会议纪要、实时转写均由限时体验10分钟/场升级为无限使用时长,画质由720p升级为1080p,同时开启摄像头人数限制由最多30人升级为60人,以及新增最高2名联席主持人功能。
客服人员介绍,针对个人用户会员,腾讯会议提供了四种不同的付费方式,分别是连续包月、12个月、3个月和1个月,当下分别对应的费用是25元、288元、88元和30元。
腾讯会议没有提供单次付费模式。有网友表示,此举对于只偶尔使用腾讯会议的用户而言并不划算。对此客服人员也表示,目前暂未收到提供单次付费的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会议官网显示,个人版和会员版套餐在参会时长和人数方面,均提供限时45分钟的多人群组会议,最多25人同时入会。这意味着,用户即使购买了会员,每场会议也只能持续45分钟,且最多25人同时入会。如果用户需要升级上述两项功能,则只能购买增值功能更多,收费4788元/年起的商业版,或者企业版。
对此,客服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自2020年1月24日起直至疫情结束,腾讯会议面向用户免费开放300人不限时会议功能。不过,疫情结束后,将按照各项套餐规定的权益执行。
收费或面临市场份额下降风险
针对网友对于腾讯会议收费合理、合法性的讨论,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向南都记者表示,腾讯会议收费这个行为本身没有问题,至于具体的付费方式是通过包年、包月付费,还是按次付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来制定收费策略。
对于腾讯会议会员不支持单次付费的问题,夏海龙认为,这并不构成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要收费是明码标价,计费是准确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他表示,这类似于打出租车有一个起步价,哪怕路程只有100米,也要按起步价收费。
作为常用的工作软件,有网友质疑腾讯会议此举是否涉嫌垄断。夏海龙认为,《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营者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情况、控制市场能力,经营者本身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以及其他同行竞争者的经营情况等。“即使不用腾讯会议,我们也可以选择其他渠道进行多人会话和实时音视频聊天。从这个角度看,腾讯会议还够不上在其领域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有它没它,用户都有办法去实现相关诉求。”
夏海龙表示,对用户而言,可能会有使用习惯的倾向性,但就算用户对某个产品依赖度高,也不能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何况,即使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没有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的话,也不构成违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南都记者,就他的经历而言,平时参与一些线上讲课,主办方要求使用腾讯会议的情况大概占到一半。在他看来,如果不使用腾讯会议,市场上可替代的产品有很多。
不过,朱巍关注的是,腾讯会议的收费政策,是否会导致它的市场份额下降,“可能它引流所带来的效益要远远超过包月的会员费用”。他认为,这对腾讯会议而言是一个挑战,它需要考虑市场得失,如果因为收费导致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下降,带来的损失可能不是收费能够抵消的。
朱巍建议,相较于直接向个人用户收费,腾讯会议或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收益,比如推出周边产品和服务、信息流广告等。
腾讯曾提出要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据了解,腾讯会议是一款基于腾讯21年音视频通讯经验积累的云视频会议产品,于2019年12月发布。随后因疫情催生的远程会议需求,为腾讯会议迅速打开了市场。据腾讯旗下腾讯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今年第一季度,腾讯会议规模继续增长,注册用户超3亿、月活用户数破1亿。
腾讯会议选择面向个人用户收费或许有迹可循。
腾讯2022年第二季及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总收入为1340亿元,同比下降3%;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期内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281亿元,同比下降17%。而其上半年总收入同比下降1%,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期内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同比下降20%。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在第二季期间,腾讯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使腾讯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记者注意到,据腾讯2022中期报告,截至6月30日,其雇员数量有110715名;据其2021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雇员数量有112771名。
腾讯方面指出,第二季度,国际游戏行业开始消化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下降1%至107亿元。本土市场也面临一系列过渡性的挑战,包括大型游戏发布数量下降、用户消费减少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实施,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1%至318亿元。
第二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8%至186亿元,反映了互联网服务、教育及金融领域需求明显疲软。
马化腾表示,未来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于广受欢迎的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他介绍,腾讯约半数的收入来源于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与网络广告。
来源: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红星新闻、界面新闻、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N视频报道